合作市检察院以新理念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9.08.2014  18:0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低龄化也较为明显,且犯罪手法残忍,社会危害性大。针对这一情况,合作市未检办坚持从“教育、感化、挽救、打击”入手,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工作,探索教育化办案模式,并取得一定效果。
         
            依托批捕、公诉职能,不断完善未成年案件办案机制
           
      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专案专办制度,2012年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指派有丰富办案经验、善于做帮教工作的女检察官专门负责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二是先后出台了《合作市人民检察院、合作市公安局关于落实讯问(询问)未成年人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的若干规定》、《合作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犯罪记录封存工作细则》等制度,规范办案程序,保障办案质量。三是实行快速办理机制,严格控制审查起诉期限。特别是未成年人在押案件,受案当日必须将案件交承办人,并及时办理换押手续、告知诉讼权利。四是推行量刑建议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如意某抢夺一案诉至法院时,该院结合当时人犯罪后的表现、犯罪情节及学生身份向法院提出了免于刑事处罚的量刑建议,并被法院采纳。五是对所有涉案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制作社会调查,深入了解犯罪嫌疑人心理状况、犯罪诱因、家庭情况等,同时将社会调查报告移送法院,作为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的考量。

            依据未成年犯心理特点,推行人性化办案方式
           
      一是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积极开展案前社会调查、亲情热线电话及亲情会见等活动。自2012年来,凡未成年人犯罪案承办人都及时与家长、学校取得联系,提前与监护人沟通情况,在讯问时协助检察机关消除其抵触情绪,通过约见法定代理人、亲属、前往所在居委、学校等单位进行社会调查等手段,摸清未成年犯生活环境、社会表现、人生历程等底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二是严格把握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条件,准确适用法律,并结合未成年人年龄、罪行严重程度、主观恶性、是否初犯、偶犯、在校学生等条件,对可捕可不捕的不予逮捕,坚持“教育为主,刑罚为辅”的刑事政策,体现人性化办案。
           
            加强同学校、社区的联系,积极参与未成年犯罪预防综治工作

      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检察干警前往发案学校、社区开展法制宣讲,积极推行检校共建,在本市中小学生中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通过现场案例讲解启发学生对犯罪成因、危害后果的思考,树立起牢固的守法理念,增强学生知法、守法和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为青少年解答法律、心理、生活上的疑难问题,并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保护法》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同街道办、社区司法所的联系,及时将案件办理中存在的矛盾隐患反馈到基层综治机构,延伸办案触角,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工作,发挥检察职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