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135”服务模式便民利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临洮县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行以“一包联、三平台、五到村”为主要内容的“135”民情服务工作法——对驻村干部包联责任分区划片,实行组社包到人、群众联到户;建立民意收集平台、民事代办平台、民生服务平台;乡镇干部下沉到村、服务窗口设置到村、服务事项整合到村、服务网络覆盖到村、民事代办延伸到村,着力打造便民服务新模式。
搭建“全覆盖”村级便民服务网络。按照“一个服务阵地、一支服务队伍、四个服务板块、八项常规任务”的基本架构,县上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的有效链接。同时,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计划投入2700万元,分步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工程,到2020年实现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
推行“零距离”乡镇干部驻村服务。对已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村,安排专门人员,落实集中办公、统一食宿、轮流值守、全天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方便群众办事。同时,对城区村和有条件的川区村及6个社区的干部实行每周5天集中办公制,川区村、坪区村和山区村的干部实行每天半天轮流值守制,杜绝了村干部在家办公、群众上门办事的突出问题。
建立“窗口化”便民服务工作平台。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各县直部门积极将部分涉农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向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服务柜台设立服务窗口,统一标识,对涉及“三农”工作的各类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划归各窗口管理,使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代办、咨询等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
畅通“直达式”民情信息诉求渠道。通过乡镇干部驻村办公、包社联户等形式,广泛收集民情信息,建立民情台账,及时梳理反馈,保证群众的诉求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受理和反馈。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对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和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梳理上报,研究解决。
建立“一站式”民事代办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以“就地办、指导办、代理办、上门办”为主要形式的民事代办制,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模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和民事办理工作制度,并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各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3000多件次,接待群众咨询78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多起,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