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省市服务型制造工作交流会在沪召开

06.02.2018  17:30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工信部《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精神,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工信部指导下,先行开展了《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初步研究形成了服务型制造的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1月23日,工信部及全国部分省市在沪召开服务型制造工作交流会,就研究形成的服务型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听取意见,并商讨研究成果落地试点工作。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于晓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于晓东副司长指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需要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需要对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进行把握和分析。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比较领先的上海市想在了前面,做在了前面,主动请缨开展了《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非常有参考价值和推广价值,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将在“中国制造2025”的统一部署下,不断完善服务型制造的支持政策、健全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引导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发展。

  傅新华副主任指出,上海的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在于绝对值与增速,而在于质量效益,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链的龙头地位。上海要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必然要求,上海将结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工业智能化、数字化交互式应用,推动制造业迈向更为高级的形态,以服务的价值创造来培育上海的高端制造品牌。《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从理论体系上对服务型制造作了全面的梳理,希望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制造评价体系的落地实践,探索形成可行的服务型制造评价标准和经验推广。

  会上,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了企业服务型制造发展情况,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作为服务型制造领域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了研究成果论证。

  服务型制造是基于服务的制造。服务型制造将传统制造与服务融合,通过改变制造方式与流程,从提供狭义产品(单一产品)向提供广义产品(含服务的产品)转变,为制造企业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出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趋势,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创新的核心内容,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制造业务与服务业务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欧美主要国家50%的制造企业实现了实物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世界500强制造企业的服务化率普遍已达到70%。

  在制造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也进入加速新时期,出现了系统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新模式,但中国包括上海的制造业企业整体服务化水平较全球制造业企业,仍有较大的不足和追赶空间。2016年7月,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通过三年的发展,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

  为此,上海积极探索服务型制造先行先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步伐。2017年,上海市经信委设立重点研究项目——《服务型制造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对标国际趋势,结合上海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情况,确定了上海服务型制造的服务领域分类,包括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支持服务、定制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等六大类,并初步研究形成了服务型制造的统计指标和评价体系。

  研究确立的服务型制造评价体系,由“服务规模、服务投入、服务贡献、服务能力和服务发展”五大效能指标,“服务收入、服务投入”两个关键指标以及“服务化率”这一综合性、标志性指标等共同组成,这些指标将共同反映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发展水平。上海计划从2018年开始试行服务型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并争取与相关省市共同开展试点工作。

  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本市相关委办局、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