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 全省服务业产值占GDP一半以上
原标题:我省出台“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 全省服务业产值占GDP一半以上
制图/武亚新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甘肃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我省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主要目标】
预计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预计2020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3%提高到5%,年均预期增长15%;旅游业总收入由975亿元增长到3620亿元,年均增长30%。力争到2020年全省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重点领域和任务】
加快建设三大国际空港和三大陆港
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增强服务业综合实力,优化配置公铁水航各类运输资源,进一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联程联运”,实现跨境客运正班化、城际客运快速化、城乡客运均等化、旅游客运品质化、中转换乘便捷化。
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陆港建设,推进铁陆航多式联运,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发展格局,打造空港物流园区和陆路货物集散中心,形成服务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物流集散中枢和纽带。
商贸流通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积极推进“名品、名店、名牌”战略。
“公祭伏羲大典”积极申报国家级祭祀
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统筹推进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和利用等工作,保护好文物“祖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到2020年,建设1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加快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陇东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和兰州新区文化旅游项目等建设。提升“公祭伏羲大典”层次和水平,积极申报国家级祭祀。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出版发行、节庆会展、文化演艺等文化业态,到2020年,力争培育3-5家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文化企业和3家以上上市公司,建设20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实施好“五个一”、“十个一”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努力推进我省在纪录片、戏剧、西部影视、原创精品工程等领域的发展。
构建“235”布局,打造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加快建设兰州、敦煌国际口岸旅游商品退(免)税店。加快20个大景区、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建设步伐,构建“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依托我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大景区建设、旅游发展空间拓展、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建设、旅游扶贫和品牌提升等6大工程。努力打造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河西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兰州都市现代文化产业区、临夏和甘南国家级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兰州、酒泉、天水、张掖、武威、平凉、嘉峪关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水平,重点打造精品丝路线、黄河风情线、华夏寻根线、民族风情线、中医药养生线、红色旅游线等主题品牌线路。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民生金融、融资租赁、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努力争取国家科技金融试点。
争取新建2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到2020年,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5%。培育15家效益突出、收入过1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一批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推进兰州“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天水“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重点通信企业云计算建设工作。
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争取我省新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20家左右,国家级中心6—8家;争取新建25家左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家国家级中心。
推动兰州、敦煌成为国际展览城市
依托兰洽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平台,积极发展会展和节会经济,推动会展服务业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兰州、敦煌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展览城市,推进天水、酒泉、张掖、临夏等市州成为甘肃展览业发展重点城市,努力推动品牌会展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中西亚、中东欧地区办展。
以“互联网+”为主导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利用苏宁云商、兰州三维商城、甘肃电商谷等,搭建行业电子商务联盟和移动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利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中国—中西亚综合类商品进出口电子交易平台,开展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汽车机电、轻工纺织、电子机械、软件通讯、农副产品、中(藏)药材、清真食品、穆斯林生活日用品等网上贸易和跨境跨界快递直邮服务,建成跨境电子商务枢纽。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5%,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2%以上。
力争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速16%
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到2020年,培育建设5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6—8家国内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机构,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动漫游戏、手机内容、网络出版等数字化生活性创意产业,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意园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创意龙头企业。
培育节能环保市场,开展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服务、碳核查、碳交易、碳金融、碳资产管理服务、第三方认证服务等节能环保服务。力争甘肃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保持年均16%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形成5—6个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至2020年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
坚持民生导向,推进服务业统筹发展。不断健全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至2020年底,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省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5张,新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3个。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村消费品销售网络。
支持兰州、白银、陇东、临夏及河西五市建立综合性冬季体育活动中心。加快嘉峪关、酒泉、张掖滑翔基地建设,发展航空体育运动。提升玛曲格萨尔赛马、阿克塞哈萨克式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规模和水平,精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武术节会、赛马节会、拔河节会、民族摔跤节会等。积极开展中国龙舟公开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国际传统射箭锦标赛等体育赛事。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打造2—3个面向中西亚国家的体育赛事。
【保障措施】
加大政策扶持,利用现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和引导基金等相关资金,加大对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业态的投入,支持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服务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对孵化器类企业的支持,简化登记、注册程序,加强对此类企业的补贴,并按国家政策减免税收。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投资补助和以奖代补等多种财政资金,加大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
优化市场环境,减少对现代服务业投资者的管制环节,简化各种申办、审批手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服务业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授信额度。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 编辑: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