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有编进人”模式 改革人才引进机制
潘娟是2018年新入职的教师,通过全市统一招考,她顺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告诉记者,她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据悉,2018年我市共招考1149名教师,这也是单次招聘教师最多的一次。
学位增加教师缺口增大
据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省会城市教育吸附能力的不断增强,兰州主城区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加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课改后课程种类增多等因素,使得学校教师紧缺、教师超负荷工作成为普遍现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捉襟见肘。同时,兰州市计划投资57个亿,从2018年到2020年三年共新建改扩建76所学校,新增学位8万个,但是学校建成了却没有编制,成了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解决编制增加困难的政策底线和师资力量亟需补充的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市创新机制,公开招聘“同工同酬”聘用制教师,让优秀师资力量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确保了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家门口留得住好老师,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大班额”问题,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剂“猛药”缓解教师紧缺
据了解,市教育局针对教师编制有限和教师资源紧缺的矛盾,打破教师招聘“有编才进人”的固定模式,把聘用制教师作为补充教师队伍、破解师资紧缺现状的有生力量,出台了《兰州市中小学校聘用制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全市中小学非在编聘用制教师聘用、工资福利保障、管理考核及解聘等相关规定,实行按需设岗、统一招聘、分级管理、同工同酬。这一创新举措启动以来,在编制、人社、财政和相关县区的支持配合下,经过报名、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环节,实际招聘聘用制教师1149人。招聘教师在学校秋季开学前全部到位,极大地缓解了中小学校教师紧缺的状况,确保了新建学校按期办学,是兰州市针对教育资源紧缺问题下的一剂改革“猛药”。
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在此次人才引进机制改革中,将以往的“临时聘用教师”改称为“聘用制教师”,称谓的改变背后是思维的变革,它代表着对聘用教师身份的尊重和辛勤劳动的认可,也是待遇得到保障的侧面反映。在《办法》中明确规定聘用制教师工资福利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执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并随在编在岗人员工资调整政策进行调整。聘用制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均参照在编在岗教师相关规定和资格条件执行,建立正常晋升机制,有效畅通了发展空间。聘用制教师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及住房公积金。聘期内享受法定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并与在编在岗教师同等享受假期工资。这一系列“实招”为招聘教师吃下了“定心丸”,聘用教师幸福感、获得感直线上升,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高,许多原来持观望态度的优秀教育人才也对加入教师队伍信心大增。
纳新同时实施“青蓝工程”
每一位新老师的成长,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这次招考进来的老师,市教育局不光“招进来”,还切实“管起来”,助力“长起来”。
对所有新聘用的教师全部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结对子,捆绑式定期考核,压担子、交任务、促成长,并通过听课学、上课练、评课点等环节,使新教师人人有目标、处处有榜样,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充分发挥现有的86个名师工作室和6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坚持好中选优原则,积极将聘用制年轻教师发展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团队培养,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培养计划,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培养教学中坚力量。另外,聘用制教师的考核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制定考核办法,明确岗位职责、细化量化指标,规范和加强对聘用制教师的业绩考核,考核结果报市人社局备案并作为续聘、工资晋升、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均为不合格的招聘制教师,用人单位可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消极怠工,不服从工作安排,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情形的,按规定解除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