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文明:张掖让“生态丝路”得以延续

21.08.2014  19:15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河西走廊在甘肃省境内绵延逾千公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主通道。随着“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河西走廊愈发引人关注。从强调经济增长到打造生态屏障,河西走廊新增的绿色令人欣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景也值得期待。张掖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和物流通道中心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当地通过生态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产业结构转型化特征更加明显,产业生态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处在快速上升和积聚发展状态,经济社会步入了加快发展时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完全具备建设“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辐射联动周边区域的条件和能力。可以说,如今的张掖生态示范作用已经显现。

  

   这是一个生态脆弱带

  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文明

  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不同民族的商队骑着骆驼,一路来来往往,造就了古老的经济神话。在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上,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这条贸易通道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

  曾几何时,在这条古老的大通道上,孕育了楼兰王国、高昌国等盛极一时之地。然而这些王国之名,如今的我们也仅仅是从历史书籍上看到而已。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然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

  对于楼兰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爆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尽管楼兰城真正消失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地理条件恶劣、生态恶化的影响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丝绸之路首先是一个生态脆弱带。为什么古丝绸之路上一些古城邦都是在历史书籍里才能找得到,在考古中才能发现,在传说中才有所体现?很多古丝绸之路上的城邦灰飞烟灭,核心问题是丝绸之路沿线的地理环境条件极其恶劣。”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所以说,如今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一条生态之路,因为人们知道:哪里有绿洲哪里就有文明。

   这是一条生态文明线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而在去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支持和响应。期间,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关专家也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仅是纯经济问题,它沿线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需要各国专家携手合作,护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驼铃能响彻更遥远的未来。

  那么,如何守护丝绸之路的生态安全?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曾提出了“走出纯经济主义的解读”说法。

  走出纯经济主义,意味着不能以工业主义的思维来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它已经沉睡了好几百年,现在要复兴、要激活,但不是传统工业经济的复活,而是文化资源的激活。它需要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最低能耗,对环境最低干扰的新居住方式、新文明方式、新商业模式。只有这样,这条经济带才能真正复兴,成为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复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则为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五大模式:生态文明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国际旅游经济带发展模式和科技人文合作模式。在他看来,应该合理控制丝绸之路开发的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保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幸运的是,我国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已经行动起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守护丝绸之路生态安全。

  甘肃提出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然而,面对戈壁荒滩、大漠流沙、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打造黄金段谈何容易。回首古代丝绸之路,多少古国名城今天已经湮没在黄沙之下,无数建筑奇迹沦为废墟。甘肃的今天同样面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应当如何应对?

  省委书记王三运认为,“甘肃生态的脆弱性、典型性、战略性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对甘肃的生态保护利用有一个新的思路,就是从发展生态产业的角度去布局生态保护与建设。在河西走廊,这样的发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保护是重中之重。“在嘉峪关,一棵树也不准砍伐。”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态度很坚决,嘉峪关长期以来坚持生态立市,因地处戈壁,生态保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