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机食品的未来呼唤更多有识之士的参与
我国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投入品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总量和平均投入强度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其对农产品增产的边际效应却日趋减弱,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增投不增产的现象。近日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之一——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就是旨在通过科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面上污染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影响。但是,针对国内食品安全长期以来的严峻形势,人们愈发注重追求天然、无污染与高品质的健康食品,有机食品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农业发展的真正方向,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
甘肃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十分关注有机食品的发展,并期待通过国际合作渠道把美国、欧盟、日本等在有机食品领域好得技术与经验引入我省,并率先在甘青宁实现落地。因为,甘青宁三省具有发展有机农业的地理、气候和生物资源等优势。在工业化、机械水平低,农药、化肥用量、单位面积产量均相对较低的情形下,反而形成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后发优势,为甘青宁提供了良好的有机资源环境条件。
9月3-4日,通过与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会(JONA)的沟通,协会委派其在中国的代表胡杰先生莅临我中心开展了关于有机农耕原理和认证的专业培训。
JONA是一家自1993年开始做有机认证业务的第三方有机认证机构,主要开展面向日本国内的有机JAS认证及JONA自定标准认证,同时也从事美国、欧盟、加拿大在日本国内有机标准的认证。胡杰先生也是从90年代起就在日本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的相关工作,根据他的观察,近年来,日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并未呈现明显增长,原因是日本食品没有大的安全问题,人们对有机食品并不热衷,加上日元贬值,导致对日出口有机食品的企业逐渐减少,且人们主要是根据食品的安全、美味、营养这三大要素来选择消费的。
国内的客观现实是:大部分生产经营者对有机食品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生产出的商品达不到有机认证标准,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做好有机食品需要解决以下难题。
一是科普什么是有机食品:真正的有机食品是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在原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有机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土壤肥沃,而土壤中存在生物( 蚯蚓、昆虫、微生物 ) 的活性是土壤肥沃的主要因素,由这些生物分解有机物及生物的物质循环来改善土壤性质的机能。
二是得到国际权威的有机认证:中国的有机食品之所以难以进入国外市场,主要原因是国内的有机认证得不到美国、日本、欧盟等权威国家的认可,因此获得国际有机认证是提升中国有机食品质量和价值的关键。
三是要建立更为严格的惩处法规和监管制度:中国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加工过程监管不力,和出现问题后惩处的力度不够。对此胡杰先生列举出日本国内的惩处方案,会在日本权威官报上刊登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降低全国民众心里该企业的信誉度。
四是要创建食品溯源制度:食品溯源制度的创建将是重点、也是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次培训会,中心主任张烜铭及部分员工、庆阳市科技开发中心、庆阳市恒丰源苹果专业合作社、庆阳市陇大生态养殖产业合作社、甘南州燎原乳业有限公司等代表共20余人参加。通过对有机农耕原理、各国有机认证的相关法规的学习,与会人员表示受益良多。张烜铭主任和胡杰先生也达成共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举办更大范围的培训,让甘肃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国际市场,使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标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