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的成才之路

10.12.2014  10:08

  原标题:有志者的成才之路

  ——写在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甘肃省实施三十周年之际

  今年是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我省实施30周年。12月11日,甘肃省自考办将邀请全省优秀考生、市州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以及行业的教育专家,举行“纪念国家自学考试在甘肃省实施30周年学术研讨会”。

  我们知道,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社会助学为辅助,以个人自学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甘肃省已实施30年,它不仅培养选拔了大批专门人才,而且也培养了自学成才者一种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精神。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教育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自考制度进行回顾和再认识,明确新时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使命和任务,再创自学考试辉煌,应该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的形式与制度,因为没有入学门槛,工学矛盾少,学习费用低,深受人们的欢迎,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方便条件和现实可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公平性的原则,以严格的质量管理著称,为每一个想求知、深造、成才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堪称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不但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举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开放型大学。

  如今,由于自学考试的影响,很多人走上了成功成才之路,改变了命运,“自考”已成为我们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为我们讲述了那样一群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自考生的学习生活经历,还有我省自学考试工作者那种一丝不苟、勤恳敬业的工作作风和甘为人梯、无怨无悔的奉献情怀。

  岁岁耕耘终结硕果

  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有的选择,决断的时间只有一瞬,有的却需要一生。但无论何种选择,当你为你的人生定向之后,你会发现“天道酬勤”的深刻哲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在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为完成一份答卷,孜孜以求、奋斗不息,这份答卷便是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纵观我国高等学府发展历史,没有一所大学比这所大学学生的年龄跨度大,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也没有一所大学比这所大学学时长,边工作边学习,几乎将8小时以外多半时间用来学习,有的两三年、有的历经十余年拿下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他们的这种学习精神,足以感动每一个人,足以震撼每一个人!他们的名字,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国庆长假刚过,深秋的西北重镇兰州气温突降,在冷空气肆虐了整整一周后,迎来了难得的晴空高照。10月18日这天,正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下半年考试开考的日子。

  王小英,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护士长,自2009年参加甘肃省护理专业(独立本科段)自学考试起,已经有5年的自考经历了,这次是她最后一门“精神障碍护理学”考试,若能顺利通过,她将如愿以偿拿到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

  说起自学考试经历,她显得格外激动。

  2003年,王小英毕业于兰州医学院护理专业。同年,进入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担任护士工作。在工作中,她发现急诊科病人大多急、危、重,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也越来越觉得所学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胜任护理工作,要提高技能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那么,到底选择怎样的方式,她为此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认真对比,最终下定决心,走上了自考之路。

  说着说着,她突然声音有点哽咽,再看她已是泪流满面。她说,虽然自己马上就要拿到毕业证书了,可这5年来,每天上班早早到岗,下班却是最晚一个回家。晚上回家还要边看孩子边看书,家里人也曾劝说,“都有孩子了,别再上学了,等孩子大了再说吧。”每当学习累了望一望女儿熟睡的小脸蛋时,心中就充满了自责,一直觉得对女儿亏欠太多,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年的急诊生涯,五年的刻苦自学使她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练就了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2010年她被医院选派到北京301医院重症监护科学习重症监护学为期6个月。并于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成功参加了四川大学华西举办的ICW伤口专家培训课程,取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认证。2012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2010年8月被调入肛肠科担任护士长职务,并利用所学知识与科室同事共同完成了PICC技术、湿性愈合理论在临床急慢性伤口中的应用、小茴香腹部湿热敷疗法在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等业务创新。三项新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病人的普遍认可,受到了医院和科室领导的表扬,并于2010年9月12日在全省卫生行业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2014年在“双优一文明”活动中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但同样是自学医学专业的马驰,就没有王小英那么幸运了。马驰,上个世纪末的高考落榜生,曾经贩过鱼,受过骗,还被保安硬生生的抢走了一箱带鱼,这可是他几天的生计呀!

  马驰,甘肃庄浪南湖镇北关村席马社人,一个喜欢读书的小伙子,但命运不及,1995年参加高考落榜,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赚钱谋生,孤身来到兰州,租住在兰州市东岗镇一户农民家里,并在房东的指引下,开始了贩鱼的小本经营。

  我们的采访,也自然从他贩鱼谋生开始。

  人们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马驰的三轮车承载着从焦家湾冷库批发来的带鱼,行走在兰州市的大街小巷,吆喝声此起彼伏,但他最爱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兰州大学和兰州医学院附近的会宁路,因为他觉得,那儿不会受骗,最主要的还是大学教授的生活条件好,鱼的销路快。如果运气好一天下来赚15块钱基本没问题。那时,兰州的牛肉面1块钱,一个大饼5毛钱,他一天的开销总共就是3块钱。对于一个穷怕了的人来说,混饱肚子,还能有“存款”,那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只要能HOLD住,相信,用不了几年攒点钱能回家娶媳妇。日子就这样不经意间流淌着,对于贩鱼的马驰来说,也许生活就是这种简单的重复。

  人生自古多磨难,人不能“顺”的太久,马驰的“生意”也有不顺的时候。一次,医学院的保安拦住了马驰的三轮车,问他,谁让你在这儿卖鱼的?学校同意了吗?罚款20元!马驰一听傻眼了,一天下来总共挣15块钱,罚去20,这一天该怎么过,正在纳闷,保安不由分说,提起一箱带鱼就走,一个大小伙子第一次留下了无奈的泪水。这一切,正巧被一个退休老教师看在眼里。当他了解到马驰是一名高考落榜生时,建议他参加自学考试。

  生活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着变化。老教授的话语,时刻提醒着马驰。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医学院的自考生还不在少数,但入学有个条件就是要考语文和数学两门高中课程。凭着他高中的扎实功底,就在2000年,马驰贩了5年鱼之后,为改变命运,他再次步入了学习生涯,在兰州医学院报考了临床医学的自学考试专科。

  马驰认准了自己的唯一出路,就是自考,他一定要学出个模样来。他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在父母及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马驰从自学考试的专科一直到自学考试的本科毕业,期间没有挂过一门课。因为刻苦踏实,勤奋好学,受到学院教师的好评,并由所在学院聘用为代课班主任,属于合同用工,薪酬从550元起直至目前1240元,时长达10年之久。

  学习对于马驰来说就如生命的一部分,凭着他在自学考试中历练的毅力和不屈精神,经过刻苦努力,2011年,他终于考取了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医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今年刚好毕业,现已签约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能进一所三甲医院就职,是很多人的梦想,能在这样一个就业异常艰难的就业季里,寻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马驰,一名自考生实现了!

  用马驰自己的话说,“知识改变命运,自考成就人生。”

  提及我省自学考试工作,我们还得把时间回溯到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对青年需要上学、国家需要人才的现实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在我国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决定。1981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同时在京、津、沪、辽开展了试点工作。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从1983年开始筹备,1984年首次开考。

  是年,我省开考课程仅4门,报考人数14273人,30年来,我省自考生人数连年翻番。据统计,全省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累计报考已逾400万,增长280倍,截至目前,累计选育毕业生316146人,其中本科119228人,专科169377人,中专27541人。为甘肃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超过了3个百分点。学科门类覆盖了文、理、工、农、法、经济、教育、管理等大多数学科门类;考试种类从最初单一的学历考试发展到目前多种证书并举、学历和非学历兼顾的多门类自学考试。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