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作用有多大——关于甘肃省科技厅在康县帮扶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图)

30.09.2014  13:51

  上图:双联行动改造后的康县大水沟村新貌。

  左图:双联之前的康县大水沟村旧貌。康县双联办供图

   关注

   双联作用有多大

   ——关于省科技厅在康县帮扶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省内各地开展了两年多,究竟作用怎样?9月下旬,记者在省科技厅的康县双联帮扶点进行了走访调查,以期通过“解剖麻雀”,为有关方面提供借鉴与思考。

  

  康县长坝镇段庄村是省科技厅的双联帮扶村之一,这个村的主导产业是核桃。

  康县的核桃吃起来很香,味道要比兰州街头卖的核桃味道浓。但是康县的核桃个头小,卖相很差。据说挂果率也低,抗病性也差。

  为此,省科技厅帮扶当地农户,一方面对老品种核桃进行科学管护,一方面改良品种。

  入秋时节,站在段庄村的山头,就站在了绿色的画中。山脚下的河流蜿蜒而过,山坡上的核桃树静静而立。立着的核桃树,正在人工干预下静静地发生着变化。

  在山坡上一处偏僻的角落,有两棵核桃树相邻而居。一棵是老品种核桃树,有两层楼那么高。对于这种老品种核桃树,农户按科技人员的教导,在春天时把树根的老皮刮开,喷药杀虫。在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沿树身刷一圈胶,把爬行的病虫粘住。

  另一棵核桃树只有小孩子那么高,在树身上缠着几条塑料带。长坝镇人大主席丁程强说:“这是嫁接品种。”所谓嫁接,就是把老品种的核桃小树锯断,然后选光滑的地方刮开树皮,把新品种的枝条接上,绑牢,前后要经过9个步骤。这样一来,核桃树的品种就改良了。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种植新品种呢?长坝镇镇长李洲说,核桃树也会“水土不服”。直接种新品种成活率低,且生长不好。而嫁接的核桃树,根部是适合在当地吸收营养的老品种,结出的果实则是个大的新品种。所以,嫁接是改良核桃树的最好办法。

  角落里,两棵核桃树相伴而长,一棵如巨人正在为农户带来收益,一棵如孩子为农户带来希望。

  省科技厅还为段庄村送来了一套核桃加工设备,筛选、清洗、剥皮、烘干,一条龙服务。村上专门成立了“科惠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加工核桃时只需交一斤一角钱的电费,就可以使用这套设备。

  段庄村支书张占玉说:“原来剥核桃要一个一个用刀削青皮,如果下雨还晒不干,时间长了核桃发黑。现在用机器加工,速度又快,品质又好。

  如今,段庄村200多农户家家都种核桃树,全村核桃树有4万棵,其中挂果的核桃树有1.8万棵,还有2.2万棵核桃树将在5年后挂果。

  不过,虽然这套设备也向邻村农户提供服务,但是除了段庄村的农户外,附近一些村“精打细算”的农户仍然没有来这里加工,据说是为了省下每斤一角钱的电费。可以明显看到,那些晒在路边的手工加工的核桃有些发黑。这样的核桃在市场上的损失显然会比每斤一角钱的电费高得多。省科技厅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已为加工设备及核桃协会的运转资助了5万元,引导农户更多地使用加工设备。丁程强说,“相信两三年后,农户会在市场对比中逐渐转向机器加工。

  省科技厅在康县帮扶的工作人员段辉说,“省科技厅在双联行动中实施了重大核桃科技项目,在陇南总共投入了350万元,培训农民和改良核桃品种。

  如今,省科技厅在康县帮扶的6个村全部把核桃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科技人员倡导的老品种管护与新品种嫁接正在康县乃至陇南市进行。

  

  在长坝镇街头,省科技厅捐赠的56盏太阳能路灯提供着晚间照明,这是省科技厅在双联行动中的公益项目之一。

  在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干干净净的房间里,操作人员高淑红指着省科技厅捐赠的彩超仪器说:“现在看节育环的情况,比以前准确多了。

  在镇文化站明亮的图书室里,工作人员高文德指着最里面的一排书架说:“这些农业科技方面的书都是省科技厅捐赠的。

  县科技局副局长浦万一曾经干过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等工作,长期在农村工作,对这些年的变化很熟悉。他说:“在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这里改善了房屋等工作条件;在双联行动中,这里改善了设备,培训了人员,发展了产业。”他认为,借助于灾后重建和双联行动,近两年康县很多农村地区一下子跃进了二十年。

  在长坝镇一个叫“四方地”的地方,一条河上搭着一座漫水桥。这座桥由省科技厅援建,把公路与对岸的30多家农户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