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

12.10.2015  08:20

    “如何让群众真正拔穷根、挪穷窝?脱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困难,怎样奔小康才是摆在我们眼前最现实的问题”。通远乡党委书记唐文胜在“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座谈会上如是说。是的,助力贫困村圆梦小康才是我们联扶工作的终极目标,那么,牌楼村奔小康了是怎样一番景象?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情况会不会大有不同?

    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支撑全村发展的产业将会多元化,产业结构会更趋合理。主导产业不会仅限于羊产业、双垄沟播玉米、饲草、陇椒等,以此为依托将衍生出特色餐饮、景观农业、体验式采摘等多个方面,我们会看到林立的厂房、布局合理的田园风光、醒目的品牌标识、各种皮肤和头发的观光者,家门口务工务农两不误的“打工者”,当然,还有许多优秀憨厚的农民企业家。

    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人们的钱包鼓了起来,脸上的愁云散了开来,精神世界也将丰富起来。街头巷尾,再难听到邻里不睦的消息,更难见到不安分守己者。因为,大家都很忙,没闲工夫瞎折腾。农忙时节,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广场舞嗨起来;农闲时节,白天整日待在文化站接受熏陶,晚上农家书屋钻研科学农业。

    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人们会告别疾苦,会注意饮食、规律作息、注重养生。大病救助有统筹,小病就诊在家门,医药改革惠民生,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将不再惧怕疾病,看病难、看病贵的境况将有所改善。

    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贫困学子、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无助和孤独都将妥善安放,自助和互助精神让牌楼村人生活得更有底气。像李大同那样的失孤贫困学子无须再接受我们联扶单位提供的慈善捐款,取而代之的是“牌楼村互助资金”,“牌楼村大学生救助基金”等等冠以牌楼村名义的自助互助基金。像李达红那样的留守儿童,会坐着舒适安全的校车来往于乡中心幼儿园和家之间。像王桂英那样的失独老人将被妥帖地接进幸福养老院,村志愿者会定期来看望。

    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媒体来访时,人们会很骄傲自豪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我用双手创造得来的。”再也不会只是空洞地说:“这都是党给的!”当然,这样说绝非忘记感恩,而是让广大群众在享受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变被动为主动,增强造血功能,更加自信更加有尊严地创造价值,因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为,农村“强富美”是实现“中国梦”不可分割的内容,因为,不断健全完善各种农村保障制度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题中之义。

    是的,有一天,当牌楼村富了,情况会大有不同。我们会怀念走在乡间小道上的那抹清凉,会怀念驻村工作期间锅碗瓢盆交响曲的鸣响,会怀念给我们送上热腾腾的烤土豆的朴实村妇,会怀念那户由排斥到欢迎我们入户调查的农家;会怀念因自家温室大棚的陇椒二号生虫害而求助我们联扶干部的那通电话。而这种怀念是专属于联扶干部和联扶群众的那份记忆,绵长悠远,回味甘醇。而回归当下,作为联扶干部的我们,所能做得最多的努力,便是认真倾听民意,真实反映民意,热忱回应群众关切,做好帮扶工作的“五员”,当好“滴灌式”精准帮扶的管道,在牌楼村步入小康之前,做更多的事情,让这份记忆变得厚重充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