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3%。前7个月,CPI同比上涨1.3%。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7月份1.6%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与新涨价因素均约为0.8个百分点。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看,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9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分别上涨10.5%和7.6%,分别拉动CPI上涨约0.30和0.5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6.7%,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
7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其中,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3.6%、2.9%、1.9%、1.7%、1.0%和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8%。
当日公布的工业价格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5.4%,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0.3和0.6个百分点。当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1%。1至7月平均,PPI同比下降4.7%。
新闻分析
猪肉价格成 CPI增速“推手”
9日发布的物价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3%,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物价稳是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的重要特征。尽管7月份CPI同比涨幅为年内新高,但自去年9月开始,CPI同比涨幅已连续11个月位于2%以下的区间内,物价反弹力度较弱。业内认为,猪肉价格的连续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升的重要原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小,物价低位运行为稳增长、促改革提供了政策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7月份CPI1.6%的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虽比6月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年内高点,而新涨价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比6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
猪肉等部分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势明显是重要因素。由于过去两年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今年春节过后,猪价呈持续攀升走势。
据商务部监测,7月6日至8月2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连续四周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格分别比前一周上涨3.4%、2.2%、2.4%和2.2%。
“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7%,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从上个月的0.20个百分点扩大到0.4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说,7月份挂号诊疗费、鲜菜、家庭服务、烟草和学前教育等价格同比涨幅也较高,分别为12.2%、10.5%、7.7%、6.8%和5.6%。
环比数据反映当期物价变动更灵敏。7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非食品价格上涨0.1%。
工业价格持续低迷是当前经济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截至7月,我国PPI同比41个月下降,7月跌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至-5.4%,是2010年以来最大同比降幅,环比也连续19个月负增长。
大宗商品价格再次掉头向下是PPI降幅扩大的重要原因。7月本是石油消费旺季,但今年7月国际油价市场背离了传统经验,“旺季不旺”,其中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创年内最大单月跌幅。除了油价以外,由于市场对美联储下半年加息预期强烈,近期黄金等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普跌。
从未来走势看,大宗商品尤其矿产品价格回落仍需较长时间。世界银行报告预计,受供给过多以及需求疲软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继续,到明年价格才可能微弱恢复。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认为,当前物价形势为深化价格改革、放开价格审批管制提供有利“时间窗口”,要围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健全节能环保价格形成机制等。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