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了解西北农民的淳朴和期望
“我的作品能搬上大银幕感到很兴奋也很激动,我们西北的文化,尤其是西北农村里农民的淳朴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能够通过银幕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原创大电影《丢羊》改编自同名中篇小说,若论对其蕴含文化的理解,莫过于原著作者范文,采访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对这部影片由衷的期望。
“西北是个贫困地区,有不少地方的老百姓还生活的很苦,他们急需要廉洁的政府服务,带他们共同走向富裕,这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该被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没有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地区的贫困角落很可能被遗忘,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可能在一个贫困和淳朴的地区就更为强烈一些。”小说《丢羊》的创作初衷令人感慨,而作者关注基层贫困农村的笔触更令人钦佩不已。
“我觉得在我们西部的文化中,有很大部分有一定的代表性。兰州、甘肃的文化要发展,就应当要挖掘一些地方文化。”范文说:“文化是个很现实的东西,在生活层面的载体上就是一些民俗、风俗,人的一些精神风貌、生活状态。如果舍弃了这些来谈文化的话,是对文化的一种不尊重。任何文化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性,文化不能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就好像大夫给人不看病只讲养生一样。我们不是说养生不需要,但是更应该注重用看病来解决病人的苦痛。治病和养生从理论上都不会错,但当务之急是现实问题怎么解决,以及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不是高谈阔论,更不是什么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这部电影的文化性还是比较强一些,就是从电影艺术角度上来说不会非常刺激眼球。”谈到这部改编自己作品的电影,范文的期待中蕴含着对当前艺术创作的客观理解,他告诉记者:“但是我认为,能够刺激眼球的东西这个社会已经很多了,当前的很多文学艺术都在满足于一些感官刺激,但对心灵的感受和刺激这方面的东西比较少。希望通过这部片子在观看了以后,能够对观众的心灵有些震撼。”
他说:“不管你是穷人也好、富人也好,你是利益既得者也好、是弱势群体也好,不管什么人都应该有共同的社会责任感。什么叫共同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必须先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应该怎么做,社会应该怎么做。个人的作为应该有一个社会共性,如果这个共性达到高度统一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社会价值观取向一致的时候,实现中国梦也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好,才能够齐心协力的向前走。”
采访的最后,范文强调说:“《丢羊》这部作品还应该从道德方面进行分析。什么是道德?道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德就是力量,就是说人的力量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就是目前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的一个东西。现在党中央提倡脱贫致富,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道德力量来恒定脱贫致富,让穷人富起来,让更多的富人来关心社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个在道德方面有很深层次的疑问和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