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上路 无人驾驶尚远

07.12.2017  08:35
原标题:智能公交上路 无人驾驶尚远

试运行的智能驾驶公交“阿尔法巴”。

项陈洪摄(人民视觉)

12月2日,“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在深圳上路,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

公交方向盘会自己动,公交能感觉到行人、车辆而避让绕行……智能公交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也有人忧虑,智能公交安全吗?现行交通法律法规允许智能公交上路吗?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责任怎么判定?

阿尔法巴”配有司机

此次“阿尔法巴”在福田保税区试运行的“福保线”,全程约为1.2公里,总共3个停靠站。车辆绕环线行驶一圈的时间约为8—10分钟。

阿尔法巴”是由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深圳巴士集团、安凯客车、中兴通讯、南方科技大学等企业和高校,联合打造的智能驾驶客运巴士,可搭载25名乘客,采用纯电力驱动。从外观上看,与普通公交并没有太大区别。

尽管有媒体将“阿尔法巴”称为无人驾驶公交,但在所有试运行的车上,还是都配备了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司机虽然手扶在方向盘上,但并没有真正对方向盘进行操作。“开这个车一天都不会累。”司机高师傅说。

据高师傅介绍,司机的工作主要是监控车辆,非紧急情况下不用扶方向盘:“阿尔法巴”的方向盘会自动转动,调整行驶方向。遇到红灯车子也会停下来等待。“不过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司机可踩下刹车迅速实现对车辆的人工接管。

“‘阿尔法巴’是智能驾驶大巴,而不是无人驾驶大巴,试运行期间也不载客。” 海梁科技的新闻发言人穆毅表示,“阿尔法巴”的驾驶主体是机器,司机作为监控干预,能有效降低公交A牌司机劳动强度,增强公交运营安全性,有效解决公交行业司机难招的问题,提升公交系统服务水平。

七道技术防线保安全

在为“阿尔法巴”喝彩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机器真的安全吗?

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重点还是安全。”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贺汉根说:“研究无人驾驶,是希望通过技术实现安全驾驶,因此人开车与机器开车之间的互补更为关键。

安全对于公交来说至关重要。” 深圳海梁科技公司董事长胡剑平介绍,“阿尔法巴” 其实是一个智能公交整体解决方案,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于一体,具备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天线等感知设备在内的7道安全防线,再加上司机的人工把关,大大提高车辆的运营安全。

目前,“阿尔法巴”已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

比如,安装在车头的摄像头具备分辨红绿灯和辨识道路标示线等功能。”穆毅表示,系统根据摄像头获得的信息自动判断该走还是该停。“其余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设备,则可以观察到周边来的人和车辆,避免发生事故。

据介绍,“阿尔法巴”在试运行之前,已在深圳进行了4个月的测试,累计测试里程约8000公里。“经过前期测试,‘阿尔法巴’已经达到了公交试运行的要求。” 深圳巴士集团董事长余钢说。

余钢介绍,接下来,“阿尔法巴”项目将拓展到深圳坝光生物谷、南方科技大学等区域,将深圳打造成为全国智能驾驶公交示范城市。

无人驾驶尚无法律规范

虽然“阿尔法巴”已成功上路,但无人驾驶与普通大众的生活,仍有一段距离。

无人驾驶与当前法律是有冲突的。” 广东鑫涌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宜群表示,2011年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未把无人驾驶的问题纳入考虑。“根据现行法规,机动车必须由合格的驾驶员按规定进行驾驶。

阿尔法巴”即便从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也必须配置一名司机。“因为没有司机的车是不允许上路的。”深圳巴士集团工作人员罗岚解释。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传福认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未来的挑战之一就是法规,只有法规出台才能促进更多的技术发展:“技术一直在迅速向前发展,真正形成障碍的还是法规。

在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看来,真正要实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出台相应的上路规定:“希望尽快能有法规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此外,在智能驾驶公交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时,责任如何判定也是一大挑战。

智能汽车撞了人,是判车的故障,还是判司机的责任?”广东深亚太律师事务所徐黎明律师表示,智能驾驶是新生事物,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按原来传统的方法去认定责任,必然会存在一定困难。

无人驾驶的政策制定,是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国家ITS中心副主任孟春雷表示,要发展无人驾驶,首先应该从法律层面解决准入问题,从而推动该领域标准、规范,乃至理念的一系列改变,为自动驾驶创造良好的发展和普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