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甘肃经济发展】智慧灵光 引航创业撬动市场/图

29.12.2014  11:24

  原标题:智慧灵光引航创业撬动市场

  互联网创业者资料图片

  1992年的春天,及之后的狂飙年代点燃了中国一代人的梦想,也激发了中国最初最狂热的创业热潮,陈东升、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他们凭借头脑以及和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改变了自己,也改变着中国:20年后,在互联网成长下的后辈们正在经历着另一个特殊创业时代:“即便你辍了学,也不再一无是处。”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当很多人还在抱怨“市场竞争激烈,自己生不逢时”,兰大IT博士硕士组团上网卖牛肉面,90后的余佳文发明了“超级课程表”,大二辍学的尹桑用“一起唱”撬动KTV十余年未变之局……凭借思想,更多的余佳文、尹桑们正在成功逆袭。他们研制的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们的热捧。而这一切的成功,则来自创业者对生活的思考与观察,正是针对人们愈加个性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在他们的眼中,“灵光”不再只是乍现,它正在转化成一种真正的生产方式,创造价值,成为一种经济行为。

  就像可口可乐诞生于一条微不足道的酒精禁令,腾讯QQ最初的雏形也只是三个年轻人为方便网上联络的小“玩具”,Facebook最早也就是一个评价女生照片的网站,小小的“灵光”撬动了巨大的市场,影响着整个世界。

  点子赢市场  兰州70后创“微飞”

  2014年5月19日,一个名叫“微飞”的流量买卖APP开始进入了许多人的视野,人们发现只要下载了这个叫“微飞”的APP,卖家不透露密码,就可以让别人共享自己家的WiFi信号,明码标价向“蹭网”者收费,而买家则只需要花上几元钱购买到WiFi信号,便随时看电影、淘宝。自“微飞”上线以来,下载量达到了十几万人,累计分享的WiFi信号有72803个……而这款“微飞”软件正是出自于70后兰州小伙郭怀亮之手。

  今年36岁的郭怀亮是一名海归,17年前他带着自己的理想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留学,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英国一个叫雷丁的城市工作了8年。2012年郭怀亮选择回国在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就职。郭怀亮每次出差都住快捷酒店,但不是所有的酒店都可以有WiFi上网,“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想到开发一款买卖WiFi流量的软件”。正是因为这个点子,郭怀亮的创业之路才被开启。

  郭怀亮辞去了高薪工作,准备创办一家公司搞研发,先答应入伙的是王思婷,她是从清华大学商务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几天之后,又有6名“小伙伴”纷纷辞职,共同加入到他们的团队中来。5月19日,他们在上海开了上海雄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了“微飞”软件并顺利上线。这款以利用闲置网络资源赚取收益的手机软件一经上线,就引来广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的关注。郭怀亮告诉记者,其实“微飞”的操作原理很简单,买卖双方通过实名认证后,卖家通过一键设置,将家庭无线路由器分享出来,让附近100米范围内的WiFi手机实现共享上网,之后再向上网者收取较低的费用,卖家可以对收费时段等细节进行设置,而买家则统一按照0.3元/小时的费用支付,看电影、上网。“只要有好点子、好想法,你就可以赢得市场。”郭怀亮如是说。

  90后硕士米粉哥  借互联网思维火得彻彻底底

  位于寸土寸金的北京金融中心CBD,有一家只有40平方米的米粉店,一墙之隔的楼上,是北京顶尖的律所和银行。这里每天早上8时就有人排队买米粉,其中有的人还是前一天预约的客人,因为这家店每天只限量供应120碗米粉,下午3时,远远就能看见店门口挂着“米粉已售罄,欢迎预约”的告示牌。开门后排队客流几乎不停,有时甚至不得不“限流”。这就是一名90后北大法学院硕士张天一召集三名合伙人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牛肉粉店开门迎客的一幕。

  24岁的张天一决定在北京开米粉店之前,已经出过书,还是一名专栏作家,在全国办过巡回讲座,有他自己的一批忠实粉丝。大二时就自己创办“天一碗”餐馆,开至两家连锁店。法学专业的他上学的同时,还做着知名艺人的经纪人。2014年4月,他本着想做一碗地地道道的湖南牛肉米粉的想法,开了这家米粉店,开业前,他用“伏牛堂”的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我为什么硕士毕业卖了米粉》,在微信朋友圈里就得到近1万人转发,点击率高达8万多,开业后,每天排队吃米粉的人络绎不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凭借互联网思维的他和他的“伏牛堂”火得彻彻底底。

  张天一说,“伏牛堂”现在是网络红店,已经成为很多人赴京的标准一日游项目,而他也是靠着这些新思维和新观念,在创业路上一路前行。(记者都一鸣)

  点评:投资创业思想驱动要先行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一个模式出来以后,很容易被模仿、被复制,创新、持续地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来源于头脑,我们习惯叫它“思想”,叫它“点子”,叫它“创意”,叫它“观念”……

  创业靠的是技术更是观念。曾投资过携程、土豆和如家等企业的国际风投公司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说,在互联网创业这件事儿上,只要有好的创意点子,无论资历深浅,都比较容易成功。马云更直接:“不懂技术的人可以把懂的人请来,因为数字的鸿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想观念’,观念的鸿沟才是真正的鸿沟,转型升级就是要把脑袋升级,脑袋升级经济才能真正升级。”

  其实,成功人士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是因为他能看问题,看到哪些机会是“今天做10年后会成功的机会”,成功人士是那些能锁定未来的人。

  有人预言,未来的经济一定是利他主义的经济,封闭、利己的经济正在发生极大的转变,未来的经济一定是“分享、透明、担当”的经济。但我们坚信,无论未来是什么样的,思想仍是创富的原动力。

  赶在时间的前面,从现在开始改变,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或许下一个马云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