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助力甘肃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25.06.2015  02:47

    连日来,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伏羲文化旅游节相继举行。与此同时,与丝绸之路旅游有关的各项节会活动正在陇原大地蓬勃展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作为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甘肃已然引起了世界各地关注的目光,畅游绚丽甘肃正在成为各地旅行者的夙愿。同时,随着中国旅游进入散客时代,旅游业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游客出游更加随意,更加重视旅游品质等等,以致面对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智慧旅游应运而生。“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呈现出与传统旅游产业大不相同的业态特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必将助力丝路旅游,有效促进和带动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相关报道见6月24日《兰州日报》十四版)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多彩,自然风光恢弘壮丽。甘肃拥有中国其他地区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而且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尤其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古老丝绸之路,更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旅游黄金路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架起文化、商贸、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甘肃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最重要的资源。

    2014年,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2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6%,两项增幅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1至5月,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21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1%和24.5%。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并逐渐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省委书记王三运在2014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指出,今后几年,是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攻坚阶段,也是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把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到2020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考虑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重视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当然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倍增效应,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走出一条不同以往,超越传统思维的跨越发展之路。如何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充分发现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开放的数据进行挖掘后,依靠足够的资源来帮助监测旅游网络舆情、服务旅游目的地以及架构智慧旅游城市系统,一直是“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发展最受关注的前沿领域。具有后发优势的甘肃,这次先行一步,有望成为超越传统旅游大省的业界翘楚。

    2014年,甘肃省以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智慧旅游建设,高标准规划了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甘肃提出,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突出区域旅游特色与城市功能的协调性。积极探索各种运营合作机制,创建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服务商,于2016年底前建成全省智慧旅游城市。作为甘肃旅游的标志性景区,一年多来,敦煌市已先后建成了智慧旅游官网云门户展示工程、百度线上搜索推广工程、阿里巴巴交易电商工程和鸣沙山月牙泉智慧景区落地服务工程,并成立了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形成了集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模式,为全省创造经验。而敦煌莫高窟景区倾力打造的“数字莫高窟”,更是数字化时代旅游产业发展与文物保护相契合的最佳范本。

    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甘肃旅游产业又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有待充分开发的价值洼地。“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旅游市场受到日益兴起的互联网企业的强力冲击。这一“互联网+”刺激市场自然进化的过程,正给甘肃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加大持续创新的力度,全面落实好智慧旅游建设规划,把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