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需走特色之路

11.06.2014  13:13

 最近,一部名叫“我在 北京 ,挺好的”电视剧正在中央一台热播,讲的是外地人在北京艰辛打拼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女主角开的家具厂因为突发事件急需一笔资金周转,能想到的办法都无济于事,正在她茫然无措感觉走投无路时,朋友建议她去银行贷款。“我这样的小老百姓还能贷款?”女主角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到银行试试运气,没想到居然贷到了款,解了燃眉之急。也许故事的主人公并不知道,帮她渡过难关的,正是近年来推广的普惠金融。

  所谓普惠金融,通俗地说,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从专业角度讲就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主要任务就是让列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惠及所有的人,但并不能因此采取“撒胡椒面”的操作方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各区域应该坚持“量体裁衣”,充分调研了解各区域、各阶层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面临的困难,比如某些地方某些群体没有获得金融服务,它的障碍在哪里?是信息问题?成本问题?还是渠道问题,等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发适合不同群体的金融产品。

  可喜的是各地金融机构已经行动起来,针对辖区内的特点和不同人群开发出适合的金融产品,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促进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

   山东 邹城市针对离退休职工日益增多,养老金发放银行少、营业网点少,出现了领取养老金排长队、家门口银行不能领、乡下到城里去领、外地无法兑现等现象,人行邹城支行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了《邹城市离退休人员自主选择银行领取养老金试点实施办法》,按照“服务民生,方便领取”的指导原则,指导全市14个金融机构做好离退休人员自主选择银行领取养老金工作,有效解决了全市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不便的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邹城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在促进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多样性的同时,还要降低客户的门槛和服务的成本。比如做同样一笔支付业务,用网上银行来做,是用传统银行来做的十六分之一,所以这样一些优势就决定了需要用这种 互联网金融 来做普惠金融。利用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一些金融机构适时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上面报道的晋中银行就是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一卡多用、服务百姓”的理念,打造了金融IC卡在公共领域应用的“晋中模式”,达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目的。

  普惠金融强调对人,特别是对低收入和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普惠金融实际上就是农村金融。如何做好农村金融,在经济发达的 江苏 省,工行江苏分行实施了“金融样板村”工程,将服务的触角深入到最基层,进村入户,因地制宜制定落实便民惠民措施。通过“金融样板村”工程的推进,至少实现了金融服务观念的三大根本性转变,即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从主要服务城市市场到加大服务农村市场的转变;从被动支持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推广普惠金融既要有金融机构的积极行动,也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形成政府组织推动,部门积极配合,金融机构狠抓落实的联动局面,打造一个更具平等、开放、便利、草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只有如此,普惠之光才能照到每个需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