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人全部出席。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也是党的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举全党之力,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指明了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方向。如何理解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把握。
精准扶贫,“精”在精密部署,统筹安排,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就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划。10月16日,在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全面精密部署。在这次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做出了统筹安排。可以说,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全面统筹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分类施策,在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打出的一套扶贫攻坚组合拳,旨在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准”在准确判断,以数据目标定位,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等六个精准,用一系列数据勾勒出扶贫开发的新路线图。首先,准确计算脱贫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就“十三五”规划建议作说明时指出:“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其次,设定脱贫时间表。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仍有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7017万人。到2020年,平均每年要减贫1170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具体来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目前,全国都在积极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逐一建档立卡,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党中央用准确的数据、扎实的工作表达出对中国扶贫事业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精准脱贫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精准扶贫,“扶”在“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提升“造血”功能,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教育发展状况严重滞后,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教育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精准扶贫的关键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此次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将发展教育脱贫作为重要举措,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这样,贫困地区才能真正“拔掉穷根”,提高脱贫致富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多年来扶贫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只靠财政扶贫,不仅力量有限,还不能完全达到目的。“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必须要立足帮扶地、帮扶户的具体情况,重视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手段,使帮扶对象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有机转变,进而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可持续,实现精准脱贫的历史性任务。(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