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议: 人行道是公共资源 不应随意设置停车场

25.11.2014  14:17

    原标题:市民就“兰州公共停车场管理问题”通过本报提建议—— 人行道是公共资源,不应随意设置停车场

  不少人行道地砖遭到损坏。本报首席记者 裴强 摄

    本报讯(记者刘有中)本报“关注兰州公共停车场管理”各类反映平台开通首日,新闻热线96555、兰州晨报微博、微信、官方邮箱、“掌上兰州”等平台均接到诸多市民对“停车场管理”问题的反映。多数市民对停车场占用人行道等公共资源、损坏人行道砖等现象反映强烈。

     市民反映:停车场占用公共资源乱收费

    11月24日上午,市民王先生通过本报新闻热线96555反映称,雁滩天庆花园醉仙楼餐馆门前设有一处露天停车场,其出入口均未设置公共停车场或临时停车场的指示牌。同时收费人员未按标准收费,只要停车,便收取5元的费用,如若停车时间过长收费更是高得离谱。

    市民王女士通过本报官方邮箱反映称,在城关区静宁路与庆阳路口西侧的过街天桥附近,由于周围设有公共停车场,大量机动车的停放占据了人行道80%的空间,甚至堵住了过街天桥的入口,导致市民在上下天桥时侧身在车辆之间穿梭,才能走上天桥。当日上午,在现场记者看到,现场人行道上满满当当停放着两排机动车,中间只留下了大约两米的人行通道。同时,由于大量机动车出入,人行道地砖损坏格外严重。每逢雨天,人行道砖下“暗藏”污水,通过此处的市民一不小心,污水溅满裤腿。

    当日下午,一名网友通过本报“掌上兰州”平台反映称,在城关区定西路璀璨音乐餐吧门前,商家私自占用停车场,拒绝社会车辆停放。当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停车位早已占满,众多社会车辆只能停放在人行道靠近非机动车道一侧,一些车辆甚至直接停放在人行道道牙和盲道之上。

     记者走访:稍有空地违规停车场就见缝插针

    11月24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甘南路沿线遍布数十个“人行道停车场”,在这些停车场当中,只有极少数正规的临时停车场,大部分停车场均为仅能容纳不足十辆车的“迷你停车场”,不仅未设置任何停车标识、车位标线,更没有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批。

    “不知道怎么莫名就出现了停车场!”采访中,甘南路一家商户的老板鲁先生指着街对面一个小型停车场向记者说,起初这里只是一段稍宽的人行道,偶尔会有几辆车停放在人行道上,一两个小时内便会驶离人行道。

    “有人停车,就有人跟随。”鲁先生说,由于周围有很多酒吧及住宅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此停放的车辆越来越多,一处小型的停车场便由此形成了。

    在城关区武都路沿线,此类违规的“迷你停车场”也出现了不少。由于不是正规停车场,自然无人管理。“此处停车场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收费员。”采访中,武都路上一家银行的职员告诉记者,因为距离单位近,出入方便,他经常将车辆停放在“迷你停车场”,收费人员并不是每天都在,每隔一段时间便来收取费用,不知缘由的车主往往会因此上当受骗。

     市民建议:人行道不应随意设置停车场

    在反映问题的同时,一些市民也通过本报各类活动平台对兰州市公共停车场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一名网友表示,人行道是公共资源,不应随意设置停车场,在停车场建设方面可以效仿上海、西安等城市,建立立体停车场。

    市民晋先生则认为,停车场的管理如果难以到位,会让城市管理显得混乱,应当及时调整方向,在满足市民停车要求的同时,尽力规范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