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啥病都要打点滴?

22.06.2014  03:55

    如果您留心就会发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里,不管病人患得是感冒、痢疾或者是头痛、胸闷,身旁一律挂着输液瓶。那么,是不是什么病都需要打点滴?打点滴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害处?记者对此做了专门调查。    

    静脉输液大行其道

    “大夫,您给挂几瓶水,这几天头痛难受,好像感冒了。”6月6日上午,记者在广武门附近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见到一位中年男士对医生说。大夫简单问了一下病情,就开了处方,男子拿着处方交钱开药,轻车熟路,5分钟的功夫,他已经坐在了输液室里的椅子上了。记者上前搭讪,他回答:“我这个人有个头痛脑热的,吃药不管用,非得输液才能过去。

    随后,记者来到省妇幼保健院儿科输液大厅,虽然不是感冒高峰期,但几十个孩子还是聚集在一起,躺在家长的怀抱中输液。该院儿科主治医师张蓉芳博士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多是感冒发烧,吃点解热镇痛药,采取物理降温,一周左右自然会好。但家长不这样认为,“打吊针病好得快,光吃药弄不好把孩子病情耽误了。

    “这种就叫输液病”,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蔡曦光表示,患有“输液病”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不输液就治不好病。他们觉得自己忙于学习、工作、赚钱,追求尽快痊愈,不了解疾病痊愈需要一段时间的道理,到医院直接要求医生开输液的处方,拒绝服用口服药物。于是,一些医生干脆顺水推舟,满足了病人的“选择权”,导致静脉输液大行其道。

    打点滴风险最高

    许多人在为自己或孩子轻率地选择输液治疗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决定背后潜藏着多大的风险。

    “输液不同于口服药物,它直接进入静脉,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则来势凶猛,很难采取弥补措施。”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张浩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鱼腥草、刺五加等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都是静脉输液造成的。而口服给药需要吸收一段时间,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口服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

    静脉输液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因此起效较快。但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张浩军介绍,在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

    治感冒输液纯属浪费

    不过张浩军也坦诚,一些医生也愿意开输液处方,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为了经济利益,药物注射液的利润要比口服药物高得多。“打点滴病人高兴,医院也来钱,医生何乐不为?

    张浩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普通感冒为例,治感冒的口服药有许多种,一般西药有感康、白加黑等,中药有羚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中西药混合的有维C银翘片等。这些感冒药中最贵的要数西药白加黑,售价也不过十多元,其他列举的药品均不超过10元。也就是说,口服药物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

    而肌肉注射,常用的有安痛定+地塞米松+病毒唑+洁霉素或阿米卡星等,有的干脆混合一针肌注,也有分别注射的,价格在10-15元之间,一般不超过6天,费用在100元左右。

    最后来算算静脉输液的费用。静脉输液一般都是抗病毒+抗感染+协同药+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抗菌素的档次,最便宜的也要60元-120元/天,如果输上6天,患者就要支出700多元。

    “这近千元的费用里,除了必要的检查外,都是花在静脉给药上。”张浩军说。

    打点滴是严重的医疗陋习

    对于老百姓的误区,看专家们怎样解释。

    误区一:“(打吊针)提高吸收速度快,好的快。”张浩军认可打点滴“来得快”,但相比盲目输液者带来的风险,得不偿失。

    误区二:“输液效果好,大病小病都能输。”专家认为,患者使用什么样剂型药物,是由其具体疾病和病情所决定的。

    误区三:“定期输液能防心脑血管病。”张浩军解释,现在定期给心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不少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很多老年人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冠心病、脑血栓。事实上,输进的药物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

    张浩军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必须输液:一是吞咽困难;二是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三是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除了上述三种情况,完全可以用口服药物替代静脉输液。

    “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张浩军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