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春节的“诱惑”:从烟花爆竹到网络“年味”
中新社兰州2月8日电 题:传统春节的“诱惑”:从烟花爆竹到网络“年味”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孩子们对放烟花没什么兴趣了,似乎只有网络才能让他们打起精神。”2月6日,从青岛返回兰州过年的“80后”妈妈小燕带孩子外出添置年货时,发现街边的烟花摊点不再是过去“孩子们的天堂”。时隔五六年回家的她叹息,相比以前,感受到的“年味”越来越淡。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小燕记忆里每年春节最期待的事除穿新衣、收红包、看春晚外,终日不绝于耳的烟花爆竹声是最大的“诱惑”。“以前从农历小年开始,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几乎要响彻整个春节,听见噼里啪啦的爆竹音就会情不自禁地跑出去看热闹。”她说。
“现在大人、孩子都喜欢拿着手机、平板电脑,从网络中体验‘年味’,除非有聚会,不然基本是不出门的。”她苦笑道,燃放烟花爆竹,一般都是孩子们的喜好,但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接触互联网,他们更愿意用手机感受“电子爆竹”的声响取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烟花爆竹是“中国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随着能烘托出浓浓“年味”的这一传统活动近年在中国多个城市“遇冷”,内地春节的“诱惑”开始从过去的爆竹声转向网络。
人们发现,中国年轻人关于“年味”的点滴体验都开始通过网络传递和分享,比如对家人的思念,回家旅途的酸甜苦辣,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祝福等。
在此背景下,网络“年味”的红火程度已经超越现实。在今年春节前夕,中国内地不少主流网站特意开设了猴年春节的专题网页,通过网络向网友广泛征集关于过年的习俗、礼节、故事,以及各个地方独富特色的美食,在网络之上,营造出一幅厚重而又浓郁的“年味图”。
手机拜年、抢红包、和明星互动、玩手游……兰州“95后”陈涵的春节假期生活可谓“一刻都离不开网络”,他称网络上的“年味”明显比现实生活中要浓郁很多。在他看来,城区里的大街小巷已没有小时候张灯结彩、爆竹喧天的热闹劲儿,商场、超市里排队购物的人流也和平时周末没有太大区别。
陈涵说,很多的传统习俗在春节越来越少见,烟花爆竹也被限制了燃放时间和地点,但网络上却有不少关于传统“年味”的“还原”和呈现,比如除夕的讲究,拜年的流程,各地春节不同的饮食文化等,“遗憾的是很多传统都已无法实践,只能靠想象”。
对于“传统春节习俗的日渐消融”,网友“颍泉”认为并不必“过分悲观”。他表示,传统年味由现实的市井生活,走向传播更为广泛和迅捷的网络舞台,一方面是传统节日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让各地特色的年俗和美食文化得到展示和传扬,也让中国的传统春节文化更有影响力和穿透力。(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