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老乡“有家也有业”

28.12.2017  03:1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李杨

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精准脱贫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一同被列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在我国贫困地区,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将这部分人“挪出穷窝”,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这项系统工作就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央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精准扶贫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摆到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了解到,2015年1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拉开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序幕。两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脱贫攻坚,上下同心者胜

在我国,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截至目前,累计下达2016年、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589万人,同步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437.6亿元、中央财政贴息贷款控制规模2014亿元,一次性切块下达“十三五”专项建设基金5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1000亿元,各类资金下达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各地区各部门强化顶层设计,搭建“四梁八柱”政策和制度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出台《“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编制实施了《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省、市、县三级也陆续出台本地区“十三五”搬迁规划,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规划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安置住房建设面积、信贷资金筹措、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成效考核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建立起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在地方,各地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在工程项目建设、脱贫措施落实、问题整改与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再部署、再推进。在2016年顺利完成全年24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抓紧推动完成2017年度下转A3版3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

今年前三季度,河南、江西等省份抢抓施工黄金阶段,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安徽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陕西从10月份开始,在全省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市县集中兵力打响“秋冬会战”,全面推进工作。广西狠抓责任落实、整村搬迁、后续发展等工作,协调同步推进各个环节。

四川充分利用9月、10月“黄金施工期”加快工程进度,推动今年33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河南加大工程推进力度,截至10月底,2016年计划建设310个安置点,已建成安置点302个,建成率为97.4%,2017年计划建设安置点416个已全部开工。为及时动态掌握工作推进情况。重庆强化工程调度,每个月召开一次易地扶贫搬迁牵头部门工作会议,每个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稽察和督查,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项区县政府工作会。江西建立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简化相关审批程序,实行限时办结,提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审批效率,加快资金拨付。甘肃为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完成,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进度未达标的地方,年底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内蒙古针对工程进度较慢的重点地区,先后进行4次专项督办,确保年底前2017年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提前做好2018年搬迁前期准备工作。

整村搬迁,彻底“拔穷根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考察扶贫工作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这次到吕梁山区后,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我都走到了。

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横跨燕山-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大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有2222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797个,占全省3350个的23.8%,是山西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

反思‘十二五’期间易地搬迁存在的‘富搬穷不搬’‘越穷越难搬’的问题,忻州市委决定实施整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说,“今年实施432个村,其中216个行政村将撤村销号。3年内将完成797个村、1.94万户、4.76万人,占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54.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广西把深度贫困地区、石漠化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作为整村搬迁重点区域,对贫困发生率50%以上、集中居住50户以下、50%以上群众愿意搬迁的村屯,一律纳入整体搬迁范围。搬迁群众主要依托城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行安置。

四川藏区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安置用地缺乏、建设成本较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四川省突出问题导向,努力推动实现精准搬迁。一是精准识别贫困户,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审查公示、逐级审批的程序,对搬迁户进行严格核实,实施动态调整,努力实现“零差错”。二是提高政策执行精准度。坚持分片区实施差异化补助,做到搬迁不举债。对藏区彝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按照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的80%给予补助,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不低于70%,确保贫困群众户均自筹不超过1万元。对无力自筹资金的通过社会扶贫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坚决避免因为搬迁背负沉重债务。三是提高资金安排精准度。资金向藏区彝区45个深度贫困县倾斜,在选址、规划、设计方面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统筹起来,通过集镇安置、县城安置、园区安置“挪穷窝”“拔穷根”。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介绍说,要进一步做好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把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中之重,集中攻坚,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应搬尽搬”,优先安排搬迁建设任务,足额保障资金需求。鼓励“三区三州”统筹搬迁结余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支持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同时,按照实事求是、应搬尽搬的原则,引导地方采取整村整组搬迁方式调整搬迁方案,让生活在区域性整体贫困地区的群众彻底“拔穷根”。对边缘贫困户实施同步搬迁的给予必要支持。指导各地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政策,为整村整组搬迁提供资金来源。

后续脱贫,让住上好房子的群众过上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这就要看后续脱贫工作是否扎实有效。

从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2016年扶贫日当天,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京召开,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承办,以“精准搬迁、精准脱贫”为主题,围绕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考虑展开深入交流。2017年,该论坛以“聚焦后续脱贫发展,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脱贫的路径和政策,对后续脱贫提出了不少好的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地区司了解到,“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各地在全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后续脱贫措施落实,着力提升搬迁质量与脱贫成效。

贵州、河南、内蒙古等省份把发展产业和稳定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打通稳定脱贫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搬迁群众增收有渠道、脱贫有途径。河南新县建成“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示范基地175个,覆盖所有集中安置点,带动2708名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内蒙古安排约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搬迁后续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搬迁户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宁夏要求要在劳务移民安置初期全力以赴创岗位、抓帮扶、促就业,努力做到“六个清”(家庭和个人状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愿清、就业安置清、失业原因清),及时为劳务移民提供就业帮扶。陕西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将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大力推广道德评议、村规约束、公益诉讼,创建“五星社区”,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自主脱贫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为避免“从村头搬到村尾”,合理选择有利于脱贫的安置方式,重庆推行“五个集中”安置方式,引导搬迁群众有序向中小城镇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向旅游景区集中、向农业基地集中、向农民新村集中。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将提升后续脱贫发展能力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为,每个安置点都要制定脱贫发展办法,让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让每个搬迁户至少有意向脱贫措施;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引导搬迁户开展土地流转、信贷资金入股,增加财产性收入。

对单个搬迁群众来说,住进的是‘新房’,失去的是‘老家’,有‘房’不一定有‘家’,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应该让搬迁群众对新房有‘家’的归宿感,才能真正融入。”四川省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认为,对整个搬迁群体而言,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单纯空间位移,更是综合小型社会的重组,不能只重“搬迁”而轻“后扶”,应加大后扶力度,真正让搬迁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宣汉县位于四川省最东边,是全国革命老区、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94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1049户、38179人,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干不了、创业有想法没办法”的问题,宣汉根据年龄结构、所需既能,结合当地实际和政府设岗、企业供岗、自主创业的需求,分层分类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群众人手一技。据统计,去年和今年,宣汉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932户、24320人。

杨椠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务院明确的目标任务,坚持项目建设与后续脱贫两手抓,进一步聚焦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进一步强化督导考核和问题整改,严防搬迁“后遗症”,不断提高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