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玫瑰 酒泉市肃州区地税局 王 琦

13.04.2016  11:55

  它们在书架上一本挨着一本,就像一朵花挨着一朵花,一个灵魂挨着一个灵魂。
  它们从高处看着我,那是一个字一个字凝筑的心灵高度。
  它们从人类的长河中逶迤而来,那是一代又一代的智者累积的思想厚度。
  我爱它们,就像爱一个彼岸的上师,一个时时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的人,一个引领我寻找幸福、寻找梦想的人。
  此刻,我注视着镜中的自己,注视着每天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的这个我:素朴的税服是我的工作外衣和形象标签,庄严的帽徽提醒着我的责任和义务,公文包里的各种文件和报表是我每天奔波忙碌的内容。唯有这双探寻的眼睛属于那个内在的我,时时叩问内心的我——
  读书,对我这样一个西部小城的税务官有用吗?
  读书,对我这样一个年过40的女人有用吗?
  在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平凡生活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似乎有些庸人自扰。工作得心应手,生活平静祥和,家庭和美幸福,既不用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冲刺,也不用在公务员的招考大军里拼搏;既没有人管束读书的时间和数量,也没有人督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啊,只要我愿意,一个字都不读,也可以安逸地度过每一天。
  然而,我的心灵呢?我的精神呢?那是玫瑰一样的东西啊,你不给养它,它就会枯萎,就会凋落,空留下丑陋而坚硬的根刺。
  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其言无味,面目可憎。虽然此话有些严苛,但也不无道理。因为,读书确实可以赋予一个人语言的芬芳和形象的魅力。
  每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携夫人彭丽媛在外交场合中,一个儒雅大气,一个端庄典雅,尽显大国风范,国人倍感自豪。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高贵气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装扮,而是长年累月在读书中积淀的学养和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古今名著、政经文史、哲学科技,无不涉猎。读书,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他在多个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当彭丽媛在联合国会议上用娴熟的英语气定神闲地演讲,在各个出访国家引经据典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更是让世界对这位中国第一夫人刮目相看。那些“beautiful、beautiful……“的赞誉不仅仅是指容颜,更指言行举止间知性的风采。这位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是我国首位民族声乐硕士。她对女儿的教诲是“读书才是一条正路,只有用知识把本身武装起来,才有资本到社会上闯荡。”她在全球教育会议上呼吁:“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很多人都被韩国总统朴槿惠坚毅、果敢而不失优雅的形象所吸引,而塑造这一形象的因子也是读书。因为在最绝望的日子里,她选择的是通过读书来对抗苦难和孤独。
  70年代末,朴槿惠遇到了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父母先后死于枪杀,弟弟吸毒被抓,昔日故友背叛,自我政治梦想破灭。在最绝望的日子里,朴槿惠选择的是读书。世界的格局、韩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她在一页一页地阅读,一点一点的思考,寻找着希望和光明。回首往昔,她说: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帮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我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
  如此深刻的领悟,如此重大的转折,竟来自读书。读书究竟有着怎样的魔法和力量,可以藉此拯救灵魂,获得新生?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朴槿惠那里,而在自己这里。当我们回归到自己的阅读体验中,那些美好的、伤痛的、励志的、醒悟的……种种阅读的过往曾经激起的波澜再一次翻卷而来。你甚至会追忆起曾是哪一本人物传记唤起你向上的激情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哪一句警世格言被你工工整整地抄录在笔记本的扉页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哪一个著作里塑造的人物给予你人性的思考,在善与恶的选择中走向一条理性之路……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一书一句中蕴含的力量!将一个人高高托起的力量!没有确切的考试来衡量它,但它已在潜移默化中滴水穿石,让我们经历了生活的评估,人性的考量,然后把我塑造成现在的自己,就是此刻,我在镜中默默注视着的自己——尽管工作依旧平凡,那些来自书籍的滋养,却让这身税服多了一分诗意,一份厚度,每一天展现出的工作形象都充满着热爱与平和。
  尽管生活依旧庸常,但内心涌动的美好,却让眼前的风景四季如春,投递给每一个纳税人的微笑都是温暖和希望。
  生命何其有限,生活的舞台又如此狭小。即使耗尽一生,我们也只能在一个小小的坐标上回旋。我敬畏它们,在我的仰望中,它们就像一层层的阶梯,通往精神的家园,实现灵魂的修渡。唯有读书能让我们思接千载,情彻四海,唯有读书能让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倾听智者的声音。那是人类思想的结晶,那是,永远芬芳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