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物】争做社区志愿者 危难之时显担当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李萍老师战疫纪实

10.11.2021  12:41

突然而至的疫情,来势汹汹,兰州紧急按下“暂停键”。10月23日,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李老师所在的兰州市城关区东湖小区出现2例确诊新冠患者,当天晚上,小区被封控管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小区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社区紧急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拧紧“责任链”,织密“防护网”,建起了东湖小区“防火墙”。

东湖小区面积大,有2800余户居民,每天为住户配发“一日三餐”就成了头等大事,同时还要配送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看着小区“党员志愿队”穿着防护服跑步送餐、送菜,送米面油,而且有很多志愿者都是女同志,李萍坐不住了,“我们不能等靠要,我是党员,我也是人民教师,我要加入这个热心有爱的队伍!”李萍立刻和爱人商量,安顿好不到一岁的孩子,当即行动起来,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东湖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穿上了在她眼里神圣又迷人的防护服。

十几天来,政府配送来充足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李萍和其他志愿者们挨家挨户按需配送,对于没有能力做饭的,直接送餐。有些楼没电梯,大家就用肩扛。“我从来没有为自家搬过面粉,扛着50斤重的面,走到八九楼,都要歇几次。虽然腿软气喘,但我感觉非常幸福、开心!”李萍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潜意识告诉我应该带头做这些事情。”李萍回忆说,有一次在志愿者队伍中,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伍军人扛着一箱子物品爬9层楼楼梯,看到他被汗水模糊的护目镜,李萍抢过了他的箱子,说“我年纪轻,让我来!”然后冲在了最前面。

小区的志愿者一开始人数较少,需要3个人负责送3栋楼10几个单元,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送餐时间长达3小时,有时候等送到时饭菜也凉了。社区领导及时调整方案,晚餐就改为每个楼每个单元出一名志愿者负责送餐,李萍老师由于工作积极主动,便自然担任了单元长。为了减少浪费,她需要精准统计每家的用餐需求。单元楼内有几位老人,因为眼花也不怎么看微信通知,常常也因儿背听不到李萍的敲门声。李萍只有一趟又一趟地跑,菜凉了加热,再持续敲门,直到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餐桌上。

除了运送物资、餐食,作为单元长,李萍还负责督促本单元居民们按时做核酸,并核实健康码、统计黄码的人数和身份信息,每天都要统计、核实、上报数据。由于具有在大学担任学生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她干起来要比别人快好多,效率高,数据也精准。“看到居民开心的样子,觉得自己劳累一点很值得,很有意义。”李萍说。

李萍说,在社区做志愿者,其实就像当班主任一样,将居民们当作自己的学生,付出爱心和耐心,就能得到居民的信任与支持。李萍所在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就好比是一条“传送带”、一座“连心桥”,他们不仅仅传送物资,更传递着爱心与信心。连续多日的日夜坚守,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赢得了小区居民的爱戴与感激。

到社区做志愿者期间,李萍老师还不断在多个“身份”中自如切换。她可以是“心理咨询专家”,在风雪交加的晚上,和独守家中、心情郁闷的居民交谈聊天,打开他们的心结,纾解他们的情绪;她可以是能干的单元楼长,送菜送餐,统计数据,爬上爬下,吃苦在前;她可以是宣传员,将最新的社情民意、防控政策,及时、准确无误地发布到社区居民微信群;她也是正能量的传播者,她坚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模范带头,巾帼不让须眉,挥舞手臂,人多力量大!她感慨地说:“疫情面前,发现大家都能团结一心,人情味特别浓,相信我们会很快战胜疫情!志愿者工作虽然累,但是非常值,能够为自己的家园尽绵薄之力,吃点苦不算什么!

我觉得志愿者并不是一种光环,而是一种责任,要时刻走在前面,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相比那些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们,这些事情真的很微不足道。志愿服务的经历是值得我终生铭记的。在这半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志愿服务经历激励自我,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贡献。” 作为社区抗疫志愿者,李萍老师付出很多,感受很多,受益也很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像李萍老师这样的普通人,正奔走在疫情防控的路上,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努力点燃齐心协力抗疫的火种,照亮自己,照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