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常见“鬼秤”踪影摊贩自揭“吃秤”黑幕

12.06.2014  03:24

资料照片

    兰州晚报讯(记者方言杨昕)市场内足斤秤瞬间可变“八两秤”,乱摆乱卖不分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几家肉菜市场明察暗访,发现除标准化菜市场外,仍有许多市场、特别是早市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鬼秤”特别突出,市场乱象亟待整改。

    6月9日早晨,张女士与朋友一道前往五泉山早市,两人购买了3条黄花鱼,称重时显示共7斤,可回到家里一称,竟然只有5斤,整整少了2斤。张女士赶到摊位想与摊主理论,结果摊主早已收摊走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缺斤少两在很多市场很常见,甚至有摊贩自揭“吃秤”黑幕。

    在五泉山早市,记者将买好的水果拿到一家水果摊前复称,摊主起初不愿意,后来帮记者复称后竟然自揭“吃秤”黑幕:“其实,电子秤也可以作弊。”看到记者脸上吃惊的表情后,这位摊主蹲在电子秤前告诉记者:“一袋水果,每次称都可以不一样。”摊主将一些水果放在秤上,屏幕上显示为2.86公斤,共74元。随后摊主摁下了电子秤上众多按键中的一个,屏幕上的数据立即变成3.4公斤,总价也变为89元。随着摊主每一次摁下不同的按键,货品的重量不断发生变化,总价也在不断变化。摊主告诉记者,第一次称重时使用的是足斤秤,第二次变成了“八两秤”,随后便是“七两秤”、“六两秤”,货品的重量及总价随之发生变化。

    记者仔细观察摊主使用的电子秤,发现秤上分布着众多按键,按键上标有0到9的阿拉伯数字,有一些则标着不同的英文缩写。摊主介绍,“门道”就在电子秤上的这些按键中,摊主说:“不能跟你说太多,很多摊位都是这么做的,我们见多了。

    记者走访多家菜市场后发现,一般标准化菜市场短斤少两现象相对较少,市场都设有公平秤。而在一些马路菜市场、早市,短斤少两问题普遍存在。“我在早市买东西都自备秤,可有些商贩看到我自己称都不愿意。”一位市民抱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