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

11.12.2014  15:03

    唐徕渠和北京路的交叉处有座桥,相对于咫尺之遥的老西门桥,我们叫它唐徕桥。夏日傍晚,桥南边摆满了各种地摊,最东头的一个是我的最爱——摊。因了它的存在,我常常期待日落西山的时刻。

    耐着性子坐到六点整,换双鞋就急匆匆地下楼去,穿过小区曲径通幽的小路,从侧门出去,拐上北京路高高的台阶,遥遥地眺望,看书摊来了没。大多数时候我比它早。只好按捺着焦急,顺着唐徕渠边走一圈,回来时正好绕到书摊前面。

    书摊并不大,由两块旧方布和一个纸箱组成,摆满了各种旧书,但也足够你驻足十来分钟。最舒服的是没人盯着你看,用一种警惕的、期待的眼神。摊主是个中年男子,瘦,极瘦,能被风吹倒的样子,常常把自己窝成一张弓,悬挂在地摊后面的三轮车上,手里捧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比买书之人还入迷。

    这样的态度让我很放松,我可以随意看自己喜欢的书,爱蹲多久蹲多久。每次我都会挑一摞,种类杂七杂八,有银川地方志、老戏剧、外国名著、台湾诗集,只要合我口味的我都拿走,偶尔还给女儿买,一本五块,不还价。

    当我这样连着买了三五天后,母亲急了,说旧书不卫生,有细菌。老爸也急了,嫌我买贵了,他说,下次去了跟他讲价,不便宜就别买。我有些犹豫:万一人家不少价咋办?老爸很肯定地答复我:放心,这些冷门书也就你买,你不买他卖给谁去!我想了想,还真相信了。

    第二天,我如约而至,忐忐忑忑地挑完书,又是一摞,我抱着书大声喊他:老板?中年男人不情不愿地从书上挪开眼睛,瞟了我一眼,看清我手里的书数,报出往日的价。我鼓足勇气说:便宜点!他显然有些吃惊,大概没想到我会杀价,立马直了直身子,辩解道:还咋便宜,你拿的都是好书。我也低头看了看我挑的书,书页暗黄,斑驳陈旧,无形中散发着一股历史尘埃的味道。

    我突然变得很坚决:我每天都买你的书,还不给我便宜点?他也急了:这和每天不每天没关系,主要是你挑的都是好书。我有些想妥协了,心里寻摸,即便在当当和亚马逊上,也买不到这旧书啊。但妥协的瞬间,我又垂死挣扎了一下:我爸说,这些书也就我买,除了我,谁还会买这些老古董啊?他迟疑了,然后,真的给我降价了,一本四块。

    拿起一本淘来的旧书,我常常浮想联翩,看扉页有没有落款,看内页有没有字迹留下,暗自猜测之前是什么样的人拥有它,从书页的新旧上揣度被翻阅过多少遍。有一次,我甚至惊喜的从书里找到一张书签,上面用工工整整的钢笔字写着:某某某同学,祝你新年快乐,学业进步!某某某,1975年5月16日。从名字上看,显然是一个女生送给一个男生的新年礼物。

    我像发现了一个宝贝,跳跃着拿给老爸看,那本书这么老,竟然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了,而且背后还有着一份朦胧的情谊。可惜的是,当事人遗落了它。事后,我把那张书签依旧夹在书里,小心收藏着,就算替两个某某某同学保存一份青春美好的纪念。

    很快,分给我的三排书架已经摆满了旧书,女儿的书架上更是挤得满满当当,母亲给我下最后通牒,再不准买书!之后,正好有事离开银川,再回去时,夏天也过去了,摆书摊的中年男人也不来了。偶尔出去散步,看着空落落的桥面,我竟然有些失落,心里莫名的不安。再后来,我就不出去散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