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IPO东风打新“日光基”抢跑

20.11.2015  07:54

南都供图

    IPO重启也激活了打新基金,可参与新股申购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受到投资者青睐,近日不少新基金不但提前结束募集,也频频上演一日就卖完的好戏。2016年注册制的大背景下,新股发行速度有望明显加速。而且取消了预交款制度,网下打新不再需要准备现金申购,打新基金维持超大规模已经失去意义。据市场测算,打新基金规模在25亿元左右为最优,这也是打新基金一旦到达“红线”就立刻关门谢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新基金成年末规模战利器

    近日,中融新经济灵活配置、中银新机遇灵活配置等十余只新基金发行均提前结束募集。其中,招商基金旗下3只基金、光大保德信睿鑫和富兰克林国海新机遇基金均一日售罄。

    数据显示,11月17日有10只基金成立,均为清一色的灵活配置型基金。这10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达到210.7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金额为21.07亿元。其中有7只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0亿元。

    这批基金平均户数仅340户,融通新机遇、中欧瑾通、中融新经济、中欧琪丰等认购户数不足250户,刚刚超过200户的“红线”,远低于基金平均户数。若按照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21亿计算,每只基金每户认购金额超过6000万元,显示机构申购踊跃。

    在11月14日也有3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除去这些提前结束募集的新基金,近期发售的灵活配置基金多数募集时间仅为1天。

    事实上,这些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多为打新基金。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直言,这种灵活配置基金发行期很短,甚至只有一到两天,基本确定就是打新基金,认购资金大多数也是机构资金,所以发行期只有一两天。而另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这些打新产品更多的是直接邀请大户、机构等,并不太会通过公开的渠道,很多早已联系好对象,因此往往一两天就结束发行。

    打新基金也将成为基金公司年度规模大战的有力武器,整体规模有望迅速增长,近期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感受到了顾客盈门的潮动。

    打新基金规模萎缩了75%

    2014年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大的变化在于发行价格的限定和发行数量的控制,由于存在23倍市盈率的窗口指导“定价”发行,新股上市之后的涨幅明显。这使得新股市场产生了无风险收益率,打新收益率可以达到6%-12%,远远高于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使得大量追求稳定收益的资金,比如银行、保险、私募等机构都涌入了打新市场,最高峰时候网下机构打新合计超过2万亿,其中打新基金规模超过1万亿。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孙金锯表示,2015年1-7月市场一共发行了约200只新股,募资金额1500亿,由于需要预缴款,开启打新基金制度红利,年化收益率平均超过8%。

    海通证券策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打新基金”至少有83只,这些基金二季度末投资在股票、债券、银行存款及现金等的比例为2.5%、9.5%、88%;而在三季度末则为2%、73%、25%。未暂停IPO时,打新基金的资产配置一般为“大部分现金+少量股票”,暂停IPO后则变为了“大部分债券+少量股票”。海通证券数据研究显示,上述83只打新基金的规模从二季度5484亿降至三季度的1375亿,基金规模萎缩了75%。

    30亿元成普遍规模红线

    2016年注册制的大背景下,新股发行速度有望明显加速。而且取消了预交款制度,网下打新不再需要准备现金申购,打新基金维持超大规模已经失去意义。

    “此前打新基金规模可以去到百亿。目前打新基金都是以30亿元为一个界限。”深圳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称,“本轮是最后一次用旧办法打新,由于这些新股大多是小盘股,在基金规模很大的情况下,即便小盘股暴涨数倍,也不能给打新基金带来可观的收益。

    由于市值门槛依旧偏低,预期参与人数众多。九泰基金公司测算认为,接下来的28只新股发行将锁定全市场5万亿元的资金量,打新基金规模在25亿元左右为最优。这也是打新基金一旦到达“红线”就立刻关门谢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博时基金陈凯杨对记者表示,最重要的是,IPO重启后的定价采取市价配售模式,这意味着一二级市场的获利能力显著下滑,这样直接压缩了打新基金的盈利能力,收益率会显著下行。

    孙金锯表示,制度性收益退潮。各种测算的结果表明打新收益率都在1%-3%之间,适合作为股票或者债券收益的增强,而不能作为单一套利策略的存在,纯打新基金面临转型。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也向记者表示,保守测算,打新带来的收益在1%~2%,与此前的6%~7%相比低了很多,不能单纯依靠打新,还会配置一些绝对收益的股票和债券。

    事实上,今年28只新股很可能是打新基金无风险、高收益的最后机会。

    以打新为主要策略的基金多为灵活配置型基金,IPO暂缓后,这部分基金多转投相对稳健的固定收益类项目。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此次IPO申购新规短期内可能对固定收益领域造成冲击。这当中,银行存款或许是最先被抛售的品种。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表示,之前打新基金的资产配置为大部分现金或短期回购+少量底仓股票。而新规施行之后,配置状态则变为大部分债券+少量底仓股票,预留少量现金支付新股中签款或者用债券回购支付新股中签款。

    他还介绍,此前打新基金大部分配置在短期银行存款,而这些存款在11月11日已有部分到期,剩下的在16~20日之内也将陆续到期。“短期内不会再配置这些存款,如果年内能够赶上28只新股申购,将会把大部分基金资产配置于短期债券,利用债券回购资金参与打新。”另外还有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将大幅降低存款占比。南都记者周亮孙铭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