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课堂”来自“有心计”的学校管理

23.10.2014  18:01

  记者在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城市学院看到一个“无手机课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静音,放在教室门口统一的袋子里,下课后再自行取走。现在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新媒体,沉浸在个人圈子里,上、下课都不喜欢与别人互动沟通,通过统一收存这种方式,让学生首先在课堂专心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和老师互动起来。(10月22日中国新闻网)

  在奇葩校规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面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甚至进课堂,的确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有的学校为了狠刹学生带手机“歪风”,要么予以没收,要么当众摔坏,这当然多见于中小学校。对大学而言,没有手机的学生恐怕就不存在,至于带手机进课堂,也比比皆是。正如有调侃的那样:“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虽属调侃,但也反映出目前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普遍状况。

  手机在带给我们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成了现代的一大“祸害”。就拿大学生来讲,倘若上课沉迷于玩手机,将会对学习与交往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故而,不少大学对学生上课玩手机很是“感冒”。“感冒”了不能放任不管,否则“感冒病毒”会越发扩散,整得课堂成了手机的世界。

  我真的很敬佩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城市学院,他们创建了非常成功的“无手机课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关机或者调成静音,放在教室门口统一的袋子里,下课后再自行取走。如此做法,一是表现了学院对学生的极大尊重。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在人格尊严上要远甚于中小学生,故而作为大学的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尽可能与他们形成情感上的和谐共振。该学院在教室门口悬挂统一的袋子,一人一袋,是尊重学生的极好体现。

  二是彰显了学院管理渗透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管理不能简单粗暴,毕竟大部分大学生已是成人,惟有渗透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才会让大学生信服和佩服。该学院的“无手机课堂”管理,真的让学生心悦臣服。三是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课堂效率。该学院把学生手机统一存放起来,能让学生改掉上课爱玩手机的坏习惯,专心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没有了手机的诱惑,也能和老师多了课堂上的互动。

  学生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城市学院创建的“无手机课堂”管理,对众多的高校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文/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