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无情人间有爱,热浪中需要更多关怀

30.05.2014  13:27

  原标题: 烧烤模式”下,关怀也是解暑良药

    光明网评论员: 热热热!这几天,“”无疑是弥散于舆论场的高频词。据报道,本周内,今年来最大范围高温天气在华北、黄淮一带蔓延,各地气温显著飙升,29日40℃以上的高温天气横扫了京津冀,其中北京南部、河北南部局地气温,还突破了1951年以来5月份最高气温极值。而今日,高温仍在延续。

  热浪来袭,不少网民“”中作乐地调侃:“又到离烤肉只剩一撮孜然的时节了”……调侃归调侃,要说公众在炙热“”验下的最真切感受,恐怕非“酷热难熬”莫属,毕竟这次第,怎一个“”字了得!

  要看到,在遍地高温下,各地也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如北京、河北都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在石家庄,企业被要求10时到15时之间不安排室外作业,而学校则须给学生提供绿豆汤等;北京则发布“防御指南”,包括有关部门、单位采取应急措施,停止户外露天作业,注意防火等。而部分公共场所、商场提供“纳凉地”,媒体、网民也祭出“防暑攻略”“降温贴士”等,都将“关怀频道”调到“防暑制式”。

  毫无疑问,此次高温有些“早产”,它让不少人“整个人都不太好了”,也难免让某些地方、部门措手不及。酷暑难奈,能改变的唯有应对之术。而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已施行近两年之际,“烧烤模式”的提前开启,也是审视其执行分寸、实施效果的重要契机。

  从既往经验看,《办法》施行后,确实改善了许多劳动者的权利境遇,但因法规宣传缺乏、对应监管羸弱等问题,其效果也打了折扣,如有些劳动者至今仍不知有高温劳动保障这码事,而企业违规后,受到的约束也微乎其微。此次高温天气下,是否也会有类似情况发生,还不好说,但这恰是法规下沉过程中当避免的。尤其是这次高温提前来到,对应的劳动保障机制显然不能迟到、缺席。

  当然就舆论反响看,除了明确中暑可申请工伤、企业违规可追究刑责等,在“热得快”的眼下,还应重视“高温假”的调适手段。高“”难退之下,仍让人们特别是部分户外工人“冒高温、战酷暑”,着实让人难消焦灼。

  虽然说当下各地防暑类的法规在渐次完善,补贴也在兑现,可不得不说,在放高温假的问题上,各地做法迥异。有少数地方采取了因地制“”的方式,如在深圳,高温假是到40℃时方可全天放假,38℃时则放半天假;济南则是37℃以上时就可全天放假,但仅限于露天施工作业。但大多数地方,仍未将高温假纳入防暑框架。一方面是公众希望适时放高温假,一方面高温假多由单位“视情况而定”,它能否由较明晰的规范框定,比如什么情况下该放假,“加班”补偿等,显然是个待斟酌的命题。

  说到底,高温其实也是天灾,而对应的救灾方式理应是全方位的、行之有效的。高温肆虐,易导致“热射病”等,造成对公众健康甚至安全的威胁。有报道就称,在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因热不可耐,5月20日两名50多岁的男子因中暑去世。在此情境下,显然应该把防暑降温归于灾害预防系统,采取应急预案。打比方说,眼下六一儿童节将至,有些学校就为孩子身心着想,取消了孩子室外的排练、节目表演,就是明智之举。而这,也理应成学校等机构在极端天气(包括高温)下的常态化应对。

  眼下高“”还在持续,对有关地方、部门来说,摁下“关怀按钮”不可或缺。而针对性防御,有必要置于防灾视角下去“并施”,以夯实防暑力度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