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旅游资源都不是高价门票存在的借口
去过海南三亚著名景点“天涯海角”的游客吐槽,花101元看几块石头不太值得。10月3日的《海南日报》则在头版头条刊登记者的报道《古老天涯酿新味》。报道里说,10月2日,三亚南山等7大景区共接待5.27万人次,同比增长9.70%。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古诗词里可以看出,国人的“天涯”情结深沉浓郁——“游览完天涯海角景区,游客程先生表示,仔细了解才发现,这里的几块巨石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渊源。”(10月4日《东方早报》)
要不是新闻纸白纸黑字地刊登,真不敢相信可以如此堂而皇之地为当地景区的高门票站台。不过从功利的角度看,景区方面和海南的地方利益本就是一致的,在旅游消费资源如此旺盛、游客人数不会少的当下,门票定价高,带来的门票收益也就高,带有的财政收入等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直接牵扯到地方利益,让人家秉持公心,来客观回应下游客的吐槽,往往也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从报道来看,海南方面列举出游客同比增加的数据,可能是想证明当地景区门票并不贵,否则游客人数怎么不降反升呢?平心而论,稍微做一个调查,就知道游客量的增加大部分是要归功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整体上带来的旅游需求的增加,在人口基数庞大、国家又奉行“黄金周”集中休假的大背景下,稍微知名点的景区普遍现在都是不愁没人,甚至人满为患的。甚至于,九寨沟刚在2日因为游客“过去都挤怕了,不想国庆凑热闹”的因素发布了游客锐减的消息,紧接着,在4日就达到了游客上限。
不愁没人,制定怎样的门票收费标准,在地方与景区利益相对一致、相关监管又难以落到实处的情况下,很可能就是一笔糊涂账。不经过多方调研、审慎思考,凭着当地游客不会少、旅游资源丰富的十足底气制定出的门票价格怎么会低呢?合理的门票价格制定要求会不会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被有关方面异化成让来往的游客觉得“不太值得”但又勉强可以接受得下去呢?
要知道,不管多么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都不是任何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制定出高价门票,坐地收钱的借口。从公共伦理上说,这些资源从根本上就是全民所有,并不能作为某些地方垄断的天然资本。作为全民共有的遗产,任何旅游景点根本上也必须遵行全民共享的原则。
落到实处的表现之一就是,制定出合理的门票价格,不以高门票价成为全民旅游的门槛。而在实际情况中,也不仅仅是海南三亚的“花101元看几块石头”,在全国各地吐槽高门票价的声音本就是此起彼伏,不少人惊呼“旅游首先就是挨门票宰”。在游客普遍被门票“宰”的前提下,必须要承认,出来玩的还是经得起“宰”的,没出来的还有多少是对着连年高企的门票价格“望洋兴叹”的呢?这是对个人自由旅游权利的侵害。
当前中国旅游市场的乱象有许多,门票高只是表现之一。相比于其他诸如违规搭售商品、乱收讲解费等地下“宰人”的方式,景点门票高又带有公权机关“认证许可”的意味。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表示,今后利用风景名胜区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的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的上涨。这已经是一个理性的表态,进一步来说,现在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已经很高了,所该做的已经不仅仅是控制上涨的,该降的也该降一降吧,不能让既得利益者在门票高价格这一“生米煮成熟米饭”的既成事实中继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