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旅游"气象万新":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成就综述(下)

17.12.2014  13:29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2010年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为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明显加强,旅游景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旅游市场秩序明显规范。特别是旅游发展资金增加到1亿元,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有力促进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年多来,甘肃旅游“内外兼修”,呈现出发展新气象。向内,依托我省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业态,增强内生动力;向外,针对我省旅游发展薄弱环节,强基础,优环境,不断改善我省旅游交通状况,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新业态拓展新空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散客时代即将到来,面对这一旅游市场的重大转变,近年来,我省依托特色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拓宽旅游发展空间。

  去年,陇东南地区被确定为全国首个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拿到这一“国字号”招牌后,我省迅速启动创建工作,在完成整体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陇东南五市也制定了工作方案。按照规划,我省将重点建设庆阳岐黄周祖医食养生保健基地、平凉崆峒山道释文化养生基地、皇甫谧针灸保健养生基地、天水自然生态和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以及定西道地中药材科考旅游基地。与此同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的系列化开发也正在紧张推进中。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囱”的工业,在促进就业、扶贫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我省根据国家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和省上“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具体要求,制定了旅游扶贫实施方案,正在向国家积极争取将我省列为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也在进一步推进,已上报国家605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力求实现脱贫目标。现已建成专业旅游村352个,星级农家乐6872户。

  针对自驾游市场不断增长的现实,我省加快了自驾游基地营地建设步伐。按照建设20个基地营地、形成系列的目标,目前已建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9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嘉峪关、张掖、永昌等地自驾游营地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新交通铺就新希望

  一直以来,交通不畅、旺季运力不足是制约我省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国际航线少、包机航班不固定,国内航线少、价格高,兰州与其他省会城市直飞航班较少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入境及国内旅游市场开发。铁路方面,北上广等主要客源城市通达兰州的列车旺季运力不足。公路方面,我省一半的县区还没有连通高速公路,特别是通往景区道路路况差。

  面对这一突出问题,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构建全新的旅游交通网。先后开通了兰州至台北、新加坡、迪拜3条固定国际航线和兰州到曼谷、首尔、济州岛3条国际包机航线。今年,“绚丽甘肃号”航班顺利开通,同时在“引客入甘”奖补政策的激励下,有关旅行社在旺季开通了杭州—张掖、南京—嘉峪关等旅游包机,并开通兰州—张掖—敦煌—金昌连接温州的航空环线,有效拉动了客源市场的入甘旅游。7月,“敦煌号”旅游列车刚一开通,就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形。同时,兰州—天水城际旅游列车的开通,也带动了省内游的增长。据悉,年内我省还将开通“丝绸之路号”文化旅游列车,兰州至俄罗斯、日本大阪的航线也将于明年开通,兰州至港澳的直航航班正在筹划中……我省旅游交通大网将越“”越密。

  新法律营造新环境

  去年4月25日,我国第一部旅游综合大法——《旅游法》正式颁布。《旅游法》最大的聚焦点在以人为本,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系统地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针对零负团费、景区门票任意涨价、游客“投诉无门”等旅游产业长期存在的顽疾和面临的诸多难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新法实施后,我省围绕《旅游法》重要任务、管理规范和热点焦点问题,重点推动落实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协调机制建立等工作。省、市、县三级旅游主管部门建立了综合协调机制、综合监管机制和统一投诉受理机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无照经营、“黑导游”、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执行新版旅游合同,强化旅游诚信建设,开展文明旅游活动,简化对旅行社审批、导游证发放及星级饭店和景区评定的工作程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今年全省旅游投诉下降16.25%,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记者 秦娜)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