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扶贫:贫困农村变身富美家园

24.11.2015  08:22
原标题:旅游扶贫:贫困农村变身富美家园

红红火火农家乐

10月末,虽然天气微凉,皋兰山上比市区还冷,城关区伏龙坪街道民族村周尤素夫的农家乐里已经生起了火,他和妻子边收拾东西边等客人。周尤素夫是入赘到民族村的,家有两个孩子,他由于来到民族村晚,只有妻子一个人的耕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弱。两年前,在联扶单位和街道办的帮助下,他利用自家院子开起了农家乐,收入越来越多,新盖了房子,准备再扩大一下规模。说起这几年的变化,他由衷地说:我农家乐能开这么好,是政府这几年帮助的结果。“今天来的客人全是电话预约好的。”离周尤素夫家不远,就是努海农家乐,今天来了3批客人,努海正在院子里烤全羊,他一边干活,一边与记者攀谈,他略显自豪地说道:“我是民族村最早开农家乐的,很多人来要提前电话预约,就是冬天也客人不断。”马场村位于七里河区阿干镇,与民族村相比这里没有区位优势,但是却有非常好的天然优势,村子位于云顶山风景区,是距离市区最近的天然林区。原先马场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村基础薄弱,是当地闻名的贫困村。近几年,在各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马场村的乡村游已成规模,农家乐档次较高,在夏季常常是一座难求。七里河区旅游局一名干部告诉我们,在旅游扶贫中,市场与资源对接的效率高,因为旅游扶贫的根基来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动力来自于活跃的市场,支撑来自于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从运行机制上避免了由于主观武断意志拉郎配式的扶贫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从实践看,很多旅游扶贫点投资规模并不很大,不少就是将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房屋、田园,稍加改造即可成为旅游接待设施。

A

打造旅游业美丽大变身

石家滩村最大的资源其实是原生态。”永登县武胜驿镇石家滩村村委会主任蒋俊基说,双联行动中,联系单位帮村民找到了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径。

石家滩村是多民族文化风情村,当地民风淳朴,半耕半牧,以牧为主,集浓郁的藏乡风情、美丽的草原风光为一体,与天祝小三峡相接。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道路交通等因素制约,石家滩村农业收入低、发展基础差、土地利用率低、致富后劲不足,自双联开始后着力打造旅游业,目前已经是距离兰州市最近的原生态草原风情观光区。

打造原生态、体验式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人来观光旅游,满足人们吃、住、行、玩的需求,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最终实现群众增收入、得实惠。这就是兰州市旅游扶贫中倡导的“普惠型”旅游,目的就是让每个村民都得到实实在在好收入。

美翻了,榆中秋景”、“徐家峡的夏天”、“图说徐家峡”等等,为了推介旅游业及相关产品,在扶贫干部的协助下,村里开通了徐家峡村微信公众平台,利用这种新型平台为村民“招揽生意”。小康营乡徐家峡村距离榆中县城仅有6公里,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山区,与兴隆山林地相连,气候湿润,环境怡人。徐家峡与唐家峡、龛谷峡并称为小康营乡的“小三峡”,区域内有天生井、黄猴洞等多处景观和古迹,吸引了众多的游人来此避暑、探险、登山、野营。但是这里的农民种植结构单一,再加上村上基础设施薄弱,劳务输转人员缺少技能,造成了群众生活普遍困难,为了让这个村子走上旅游发展道路,联扶单位想法设法为村子的“美丽变身”出谋划策。目前,徐家峡村及周边已建成两家农家生态园、10家农家乐、1家年出栏1万只的散养鸡场,同是他们种植的玉米、大豆、洋芋、胡麻等无公害有机产品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

B

一景一亮点规范农家乐

说起旅游扶贫,兰州市有很多乡镇、村庄,有很多扶贫干部,也有很多有关扶贫的故事,在榆中县的徐家峡、旧庄沟、哈班岔;在永登县的石家滩、黑龙;在七里河区的马场村、八里镇;在西固区的河口村;在皋兰县的什川……真是不胜枚举。

榆中县马坡乡张家寺村就是这众多旅游扶贫村的缩影。张家寺村地处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马啣山山脚下,地形为“两山夹一河”。4年来,借助双联行动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扶贫干部带领村民对村容村貌进行翻新改善,彻底改变了农村昔日的破败形象。与此同时,他们还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成立旅游公司、修建托老养老院,打造乡村旅游改善农民的经济条件。2014年张家寺村利用整村脱贫的契机,在联扶单位和县乡政府的扶持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巩固脱贫成果,逐步达到小康是张家寺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驻村扶贫干部张大宝的带领下,村上实行“公司+农户”旅游运营模式,有意愿搞农家乐的农户首先向村委会和旅游公司提出口头申请,旅游公司和村委会派人到农户家中实地查看,并对农户院落因地制宜,按照“一院一景,一景一亮点”做出规划。对农家乐户外宣传门头及广告进行规范管理,统一规格,突出特色。对农家乐中的餐具和桌椅等餐饮配套设施统一配发,集中管理,达到美化、净化、亮化的标准。目前,张家寺村的旅游服务已经初现规模。张大宝说,这样既调动了村民改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成本,能可持续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C

精准搞扶贫加快致富路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兰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每户每月营业收入可达3至5万元,每户农家乐平均可就近带动5至10人直接就业,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带动就业7848人次。这些数字多少也说明了兰州市旅游精准扶贫的成效。

据兰州市旅游局扶贫工作人员介绍,在具体旅游扶贫过程中,各个帮扶单位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推动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产业,探索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新模式,扩大农民就业范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眼下,兰州市正在以古镇、生态园、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村、民族特色等为载体,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开发,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拓展和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以精品乡村旅游带动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形成精品乡村旅游带,最终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全面覆盖。目前,已经有青城镇、河口镇、阿干镇等各具特色的旅游示范乡镇,城关区头营村、七里河区马场村、安宁区红艺村、榆中县兴隆山村、皋兰县长坡村、永登县苦水村、红古区旋子村等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观的格局。

从年初到现在,我市已经建成4个旅游示范乡镇,8个旅游专业村和600户标准化农家乐。”旅游局扶贫工作人员说,兰州市乡村旅游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全市建成旅游示范乡镇20个,旅游专业村50个、标准化农家乐2000户,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50家,整体带动农村就业4万人,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采访札记

旅游扶贫,拉长了乡村经济链条

在民俗不同,风光迥异的扶贫旅游村采访的日子里,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其独有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的带动下,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可以说,在兰州市旅游资源较好的乡村,通过社会各界、各个部门的帮助、带动、协调下,旅游扶贫以其锐不可当之势正成为兰州市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我们也明白,脱贫不是旅游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也才是达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目的。目前,兰州市正逐步将乡村旅游与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产业、地产业、娱乐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容,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领域,拉长乡村经济链条,使得我市农村地区经济能够良性、持续、全面地发展下去。 兰州晚报记者肖朝利彭维国瞿学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