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需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6.12.2014  03:15

    12月22日,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宁卧庄宾馆举行。会议提出,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把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到2020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把甘肃建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相关报道见12月23日《兰州日报》一版)

    甘肃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广袤的土地、独特的地理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独特的、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神秘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具备成为旅游产业大省、强省的先天禀赋和优质资源。但长期以来,甘肃的旅游经济发展却较为缓慢,尤其是旅游要素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经营机制落后等因素,制约了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随着中东部地区一些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逐渐降低,人们前往西北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外资和国际著名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并向西北地区纵深延伸,旅游业将逐渐融入全球化发展大格局,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正是因为身处这样一个难得的优势机遇叠加期,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所指出,今后几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攻坚阶段,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把旅游资源大省变成旅游产业强省,到2020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的目标,不仅要重视考虑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问题,更要重视研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将甘肃从旅游大省发展成为旅游强省,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跨越升级。要解放思想,立足长远,转变发展思维,建立创新机制,加快结构性调整,将经营景点的“门票经济”发展模式,尽快转型升级为旅游文化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模式。

    从“门票经济”向“发展产业”转变,是旅游模式发展的一个跨越升级过程。在旅游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依靠门票收入是必然选择。但“门票经济”绝非长远之计。高价门票会让很多游客望而生畏,不仅使游客大为减少,而且减低了景区内其他消费。实际上,满足于“门票经济”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小农经济”阶段。如果要发展健全的旅游产业,就必须把门票收入当做旅游产业链条中的一小环节,当作是整个产业发展的起始点和基础资源来延伸培养更广阔的增值点。2005年,杭州西湖风景就有62个景点实行免费开放,结果引来更多游客,带动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景区管理部门因此增收逾亿元,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杭州的例子充分说明旅游产业的盈利点不在门票上。旅游的真正卖点,是旅游产品的全程体验和消费,只有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将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一系列终端产业与景点旅游嫁接增长,不断推出足够“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才能实现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真正构建起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和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