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户村民:旅游创业进行时
【创客档案】: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黄官寨村沟畎组村民,原本以务农为生。2013年,村组成立天富亿市民农园专业合作社,78户村民以集体入股的形式创办了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从此走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
【创客语录】:凡事只要试一试,“不可能”也许就会变成“可能”。
【创客启示】:创业,不但要紧抓机遇,还要胆识过人。
夏天灯光秀,冬天泡温泉;孩子们逛游乐场,老人们看大戏台……如今,要说起庆阳哪个景区最火爆,那一定是天富亿生态民俗村。
这家由当地农民创办的乡村旅游景区,2015年晋级为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带动沟畎组从温饱村跨入小康村,成为全省旅游创业的典范。
用好最后一块“铜板”
西峰区温泉镇黄官寨村沟畎组距离城区1.5公里,属于典型的城郊村组。但在10年前,这里和西峰区其他村组一样贫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种粮、种菜。
2008年,村组率先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先后建成集中安置别墅式住宅96套,保障性住房200多套。就这样,沟畎组的村民从窑洞、土房搬进了二层小楼。
村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2008年以后,西峰区城镇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沟畎组的土地逐渐由原来的700多亩减少为200亩,人口由原来的210人增加到350人。如何用好这最后一块“铜板”,确保群众失地不失业、不减收,就成了摆在村民小组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大家都不想把土地转让出去,而是想依托村组离城区近这一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潜能,使土地能长久地为村民增收致富服务。”如今已是天富亿市民农园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的胡永祥回忆说,按照这一想法,利用地理地貌,办农业生态园,走观光农业的路子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12年11月,在村民小组组长马维贤的带领下,村干部和7位村民前往兰州、北京等地考察,把“专业合作社”这一成功经验带回了沟畎组。
事情并不一帆风顺。正当村组班子铆足干劲时,大部分村民却因风险太大,投了反对票。
为了让大家改变想法,2013年初,村里又分批组织村民赴江苏华西村、河南刘岗村、陕西袁家村等地参观学习。渐渐地,村民观念转变了,思想也统一了,在之后召开的全体村民大会上,大家全票通过发展旅游业。
很快,村组成立了由全体村民均衡入股、共同参与、平均分配、市场化运作的天富亿市民农园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引领下,流转土地200亩,填沟复垦土地200亩,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旅游创业。
村民到股东的“转身”
如今,走进天富亿市民农园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农业科技馆,仿佛置身南国世界,香蕉、木瓜令人垂涎欲滴,热带植物在雨雾中郁郁葱葱。
“这两个智能温室是最早建的,当时想着要做就做点儿和别人不一样的。”胡永祥介绍。事实证明,这一思路是对的。
热带植物观赏区一经开放,到“天富亿”赏南国景、摘南方果这件新鲜事儿就迅速在董志塬传开了。游客越来越多,生态园的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天富亿”一炮而红,大家的思路越来越宽,事儿也越做越大。
2013年,正值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旅游,出台了“美丽乡村游”的相关政策。看到这一机遇,合作社彻底放开了手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游泳馆、温泉馆、花卉馆、生态酒店等陆续建成投运,休闲项目的增加为民俗村带来了更多游客,除庆阳、平凉等周边游客外,还有宁夏、陕西等地的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2014年底,民俗村又着手打造食文化传承民俗古街。今年“五一”,汇集了上百种陇东、关中传统小吃的古街一开业,就成了民俗村的又一大卖点,游客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能体验传统农耕文化。
经过3年多的发展,民俗村逐渐形成了“一街八区”的旅游项目布局,成为集现代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城郊农业综合体。2015年5月,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完成了从农业生态园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的转型。
“‘天富亿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成立了全体村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胡永祥介绍,78户人家,每人限入5股,每股500元,也可以土地入股,这种均衡入股的模式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又确保了大家共同致富不掉队。
500元到5万元的“跨越”
78户村民的集体创业,很快就引发了连锁效应。
沟畎组村民惠峰今年53岁,民俗村创办之初,他们全家6口人共入30股。如今,他不仅是股东,还凭着之前务大棚的手艺,在园区里当起了技术员,负责植物园的日常养护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除此之外,他和妻子在园区内的花卉博览区租下了300多平方米的铺面,做起了花卉生意,仅此一项一年就能挣十几万元。
和惠峰一样,许多村民都在民俗村找到了新工作,有的当起了保安、有的干起了保洁,还有的经营起了小吃店……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就业,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薪金+租金+股金”,民俗村的创办一改过去农民仅靠种植业的单一收入模式,实现了收入渠道多元化。“通过创业,村里每亩土地年收入由500元变成5万元,农民收入当年由每人3000元变成3万元。”天富亿市民农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维贤告诉记者。
受益的不仅仅是农民,还有许多年轻的创业者。
每天一大早,民俗村创业街的总经理赵文辉就会准时到岗,和创业者们商量一天的工作计划。走在这条不长的创业街上,发现虽然每个店铺都不大,但却精致有型。小土豆、麻辣粉、烤鸡翅……在这里,几乎能找到时下所有最流行的小吃,与古街的传统美食形成互补。更特别的是,在这条街上看不到现金交易,所有店铺全都采取网络支付模式。
“‘天富亿模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创业平台,借助这里的高人气,我们得以借力打力,加快自身发展。”赵文辉告诉记者,现在创业街已吸引近40个创业团队入驻,旅游旺季每天都要营业到晚上11时。
“80后”何小飞是庆城县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重庆打拼,2015年他返乡在民俗村创业街扎下根,做起了“高山土豆”创业项目,每月利润达到1.5万元。
目前,民俗村已吸引了庆阳本地及北京、沈阳、西安等地200多家企业及商户入园投资创业,吸纳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等2000余人就业。这里已然成为创业者们的乐土。(记者秦娜 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