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解读之五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发展文化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铁路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低空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这既是甘肃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实现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实现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最终要依靠“旅游+”战略。“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导,通过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实质性融合,以旅游新业态的形式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来看,在人民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满足的情况下,旅游作为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享受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刚性需求,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通过实施“旅游+”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才能从更高层次、更多方面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
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具体体现。旅游业作为关联度大的综合性产业,具有软硬兼备、融合度高、覆盖面广、拉动力强的综合特性,可以通过产业融合开发新业态。特别是当前,旅游业已从观光旅游过渡到休闲旅游的新阶段,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谁的产业融合做得好,谁就抢占了先机,否则就会被淘汰。因此,要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延伸链条、拓展空间,走“旅游+”的开放融合发展之路。
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业态产品转型升级也是提升我省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但差距和短板仍然比较明显,旅游综合收入、人均收入排在全国倒数第5位。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很多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文化、工业、生态等资源尚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高品质、有创意、吸引力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短缺,导致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由此看出,只有实施“旅游+”战略,积极培育出奇制胜、后发赶超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才能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提升甘肃旅游整体吸引力。
为此,依托我省特色旅游资源,《意见》从文化旅游等11个领域高起点谋划了“旅游+”战略,明确了目标定位,强化了品牌意识,布局了基础配套设施,设计了一批经典旅游产品,力求通过高质量实施、高水平推进,一改过去旅游产品单一、不成体系,旅游业态小而散的状况,实现以旅游产品的主题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带动旅游业态的多样化、规模化和高端化,促进旅游业态和产品转型升级。我们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一方面要全面升级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传统优势旅游业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壮大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就我省而言,拥有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类型,是文化旅游的富矿,文化旅游也一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此次,《意见》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的着力点,即实施文化旅游景区提升行动、文物古迹活化行动和旅游文化演艺推进行动,意在从旅游景区等方面对现有文化旅游业态、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如丰富景区的参与互动项目,打造高端体验产品;开发再现、活化、衍生系列主题旅游产品,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传统“走”出来……这些都是为了变过去的“观光欣赏”为“参与体验”,以此拉动旅游消费。近几年,随着《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丝路花雨》等剧目陆续在敦煌实现常态化演出,大大提升了敦煌旅游的可驻足性和可消费性。有了敦煌的成功经验,今后我省还将重点打造敦煌系列、黄河系列、民俗系列等实景演艺项目,力争在兰州、天水、张掖等热点旅游城市和20个大景区实现驻场演出常态化。值得注意的是,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实现文化旅游发展目标,一定要以深挖莫高窟、麦积山等景区文化内涵,凝练石窟、长城等文化元素为根基。
——发展红色旅游。我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红色旅游快速增长。《意见》首次提出打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品牌,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高地。具体实现途径是重点建设16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用3至5年时间在红色旅游景区中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发展康养旅游。近年来,随着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的推进,平凉、庆阳等地的康养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我省将建成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园、产业基地。《意见》还特别提出将制定实施全省老年旅游发展纲要,建设养老度假基地,多层次、多样化开展休闲养老慢游产品,争取国际慢城等品牌落户我省。这也是我省依托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抢抓老龄化机遇,促进健康养生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之举。
——发展体育旅游。兰州、张掖、酒泉等地通过持续开展品牌体育赛事,为体育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意见》,今后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强化:一是基础设施上规模,集中建设一批体育示范基地和户外运动基地;二是产品上档次,开发徒步、探险等户外体育运动旅游产品;三是赛事上等级,继续办好兰州马拉松赛、“玄奘之路”等精品赛事。三箭齐发,目标直指“打造丝绸之路户外体育旅游品牌”。
——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旅游新业态,矿井游、酒窖游等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在我省,部分工业城市在转型发展中,留下很多矿山矿坑、厂房设备等工业遗址。《意见》提出支持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工业观光、地质科考、科普教育、科技博览等旅游产品,在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也将为旅游业发展开辟新路径,为旅游装备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带来新机遇。
——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铁路旅游、低空旅游。甘肃被称为自驾旅游的天堂,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自驾游发展缓慢。未来全省将建成200个房车营地和100个交通驿站,设计各具特色的自驾车、房车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将河西走廊打造成为世界级自驾游线路。铁路旅游方面,将突出品牌效应,通过开发连接省内重点旅游城市、主要景区的旅游专列产品,开行主要客源地直达甘肃的长线动车、旅游专列,集中打造“乘高铁·游丝路”铁路旅游品牌。此次《意见》将低空旅游单列出来,也足可见我省对发展低空旅游的信心。作为目前最时尚的高端旅游项目之一,低空旅游拥有一批“粉丝”,发展前景看好,而我省独特的地形地貌恰恰非常适合发展低空旅游。今后全省将布局建设30个以上通用机场兼具通航功能的民用机场,开发高端直升机观光旅游、航空摄影、低空飞行等线路产品。届时将形成快捷的低空旅游网,既能满足游客“快旅”甘肃的需求,又能从全新视角“畅游”甘肃。
——发展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近年来研学旅游日渐火爆,作为涵盖面广的旅游业态,研学旅游几乎囊括了历史文化、航天科技、户外运动等所有业态类型,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为发展研学旅游,我省将把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重点打造10个国家级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此外,《意见》提出,利用我省生态多样性特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敦煌文博会、国际短片电影展等类型多样的品牌节庆会展活动,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使会展旅游成为甘肃旅游新的增长极。
总之,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我们一定要针对全省“旅游+”发展现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实现率先突破、全面带动,最终形成旅游业态多样化、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旅游大市场,提高游客的可选择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切实增强甘肃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