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丹心育桃李,大爱铸师魂

12.09.2014  10:45

崇高的师德,源于人民教师心中的大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代代人民教师淡泊名利,安于奉献,坚守在三尺讲台,守护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于景兰,是我省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的一名平凡的教师,从教26年来,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在具体、琐碎的职业生活中,她始终坚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带着欣喜与期望,用严与爱、理智与热情,见证并引领一个个孩子的生命成长。

2010年8月8号,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人民带来毁灭性灾难,半个舟曲城被夷为平地,孩子失去父母、妻子失去儿女、学生失去校园。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这时的于景兰顾不上自己受灾的小家,立即投入紧张的抗洪救灾中。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她和受灾的学生同吃同住21天,和孩子们一起哭喊、一起奔忙、一起交流谈心,用爱心去感化一颗颗受伤的心。回忆起这段经历,于景兰记忆犹新,“我所在的八年级二班共有6个孩子成了孤儿,李小是其中的一个。泥石流发生的当晚,李小去了姑姑家,第二天噩耗传来她傻了,一家九口全没了,她一下子没了声音,孩子哑了。我无声的陪她在废墟上坐了三天,没有声音,没有泪水,直到第七天挖出她母亲的尸体。开学后我把她和班长安排在一起,升国旗选她做旗手,下课了我让同学们喊她一起玩,领她回家吃饭,一帮她洗衣梳头。慢慢地我的爱融化了李小心中的坚冰,她找回了自我。

凭借着多年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和心理教育的经验,泥石流后,于景兰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心理救援队和中科院舟曲圆心心理辅导中心的各类活动,2012年成为心理辅导员,安抚救治了16位有心理疾病的学生。2011年成为“心联小屋”负责人,至今接待学生达228人次。2012年9月完成了省级课题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2014年被评为舟曲县心理教育优秀联络员,同年9月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于景兰说,  回顾26年来教学生涯,是孩子们给了我信心,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力量。获得了省、州、县多次表彰奖励,这是我的自豪。

为人师表,师德高尚,也是广大教师的人生境界和自觉追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默默奉献,毫无保留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润物细无声地教诲每个学生,引导他们快乐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尊重爱戴。

刘伯虎是兰州西北中学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和班主任,已经连续带了十多届高中毕业生。在前几年的一届高考中,兰州西北中学的二本上线人数比去年翻了2倍多,作为这一届的年级主任,刘伯虎很欣慰,他把这场漂亮战役的原因总结为老师的责任心,“今年我们考好,我也进行了思考。我认为当好老师首先要有责任心,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团队、任课老师团队都有很强的责任心。

刘伯虎认为,责任心是一个好老师首要的条件,如果缺少了这一点,水平再高的老师也教不出好学生。刘伯虎始终把学生当朋友,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愉快的接受知识。“现在虽然90后的孩子不好管,但是我们必须充分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个人受到尊重,他才感到有价值,他才自信,才能快乐的去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里讲的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职业的定义。这句话说的意思是说,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这是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师德师风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但是,当下一些地方教师不讲师德的现象仍时有出现,这让人们十分担忧。兰州市市民朱先生说:“一些老师学术造假问题啊,变相的体罚啊、有偿补课啊,甚至有老师虐待儿童这样一些问题,作为家长,出现这些问题也是让我们非常担心,我们不希望这些问题也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如果一个老师有这样的道德的问题,那么作为家长怎么可能放心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送到这样的老师的手里?

对于时下社会上对老师的一些负面评价,刘伯虎坚信大部分老师选择了这个职业,心目中一定具有教师的崇高感和职业道德。他说:“我认为大部分老师选择了这个职业他应该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这是极少数的人影响了我们这个群体。我觉得只要我的学生愿意学,我愿意把所有的东西掏出来给学生。因为学生学好了,也是你的荣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教师们的无私奉献。从古至今,崇高的师德师风在中国教师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12年5月20号15点30分,环县一中优秀教师孙扬带着牵挂和遗憾溘然长逝,他的生命被定格在44岁。记得就在那年,孙扬老师生前所代的高三理科(一)班69名同学全部考入大学,其中65名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2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还有的同学被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录取……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然而这位让学生难以割舍的老师,却在高考成绩公布前32天因长期患有胃病离开了他们。

虽然时隔孙杨老师的离开我们两年了,但现在每当同学及在校老师回想起这位可歌可泣的老师时,大家对他依然满怀思念和尊敬。学生杨茜说,“我们现在实现了愿望,考上了大学,才真正意识到是多么好的一个老师的时候,想起来都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在高中时我就想过将来我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以后,一定都要每年回来看他,而现在这个愿望就落空,我就觉得一个很大的遗憾。

学生张丹丹回忆说,“  他是个很纯粹的人,有点理想主义,坚持自己的观念可以很坚持。到了他那个年纪,还能对自己的职业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我觉得挺不容易的。”

和孙扬既是同事又是同学的贾学洲还清晰的记得,从2010年孙扬查出病到去世期间,他一直在带病上课,同事、学生、家人都劝过他,可他就是放不下班上的学生。贾学洲回忆说,“我们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好好休息,休息好了再上班。有些老师说的比较尖刻,说这么大的学校,地球离了谁不转,面对这种善意的劝解也罢,善意的指责也罢,笑笑就过去了,但是他还是坚持在这么做。

正是因为有于景兰、刘伯虎、孙扬这些优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和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得我省各地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教师及教师队伍,如:常年资助贫困学生的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被誉为最美教师的兰州市24中的生活老师李成环和2014年省“园丁奖”获得者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辛俊林等等。得益于这些优秀教师们在教育一线的奉献,为我省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建设国家、建设甘肃的有用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省教育厅厅长王嘉义认为:“教师的好与不好,除了从基本的职业道德之外,我想更多地还是要看学生的体验。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关爱学生、非常热爱学生、容忍学生、鼓励学生,使得学生跟他产生共鸣,所以我想,我们未来提高质量也好,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也好,核心还在教师,通过这些年,我们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教师的敬业精神、精神面貌,使得教师能够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热爱孩子,激发正能量。

教师要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曾经或当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每个人都受过老师的恩惠,师恩难忘!在这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献上崇高的敬意、诚挚的祝福,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刘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