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界众名家 送别百岁甘惜分
甘惜分在书房,拍摄于2012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
昨日,新闻学界泰斗甘惜分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各界人士送别。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昨日上午,著名新闻理论家、教育家,新中国新闻学教育与学术研究奠基人甘惜分教授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喻国明、童兵、刘燕南等新闻界教育名家、业内人士与在校学生近千人到场送别。
1月8日,甘惜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甘老是新闻界了不起的老前辈,我们是他第三代、第四代的学生了”,很多青年学生到场悼念,还有学生从上海、广州等地特意赶来送甘老最后一程。
人群中,几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上台阶,他们是甘老的第一批学生,拒绝儿女代为悼念,要求亲自前来。因为现场的老年人较多,人民大学的校医专门备着氧气袋随行(甘惜分生前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甘惜分22岁奔赴延安,战争年月投身新闻工作。10年记者生涯,在他心中深深植入了“只问大事不讲小事”的家国情怀。国事、新闻事为大,个人待遇、喜乐得失为小。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急需培养一批新闻工作者,甘惜分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学副教授,撰写了第一本新闻学教材。
“数不清多少新闻人直接或间接受到过他的影响”,喻国明等“甘门弟子”表示,老师留下的最大遗产是家中满壁藏书和每年元旦赠予他们的字,“勤学常思、求真求实、胸怀家国”,这是老师对他们的教诲和希望,未来这些精神会在师生之间代代传承下去。
【告别】
微博上“点起蜡烛”学生称他像父亲一样
上午9时,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门前开始排起了长队。人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童兵等新闻学界名家,以及人大、复旦等高校的新闻专业学生前来送甘老最后一程。
“昨天特意赶来的,大学时就看过甘老的教材”,来自上海的刘明思代表全班同学来送别甘老。他说,很多来不了的同学在甘老的微博上“点起蜡烛”,表达对这位老前辈的怀念。
吊唁厅内,哀乐低沉回荡。甘惜分“躺”在鲜花丛中,身盖党旗,大屏幕上放映着甘老生前照片。照片里,甘惜分头发全白、西服笔挺,对着镜头颔首微笑。
当年他培养的青涩学子,现在已是新闻学领域赫赫有名的教授。白发苍苍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兵招呼其余几位“师弟师妹”在挽联前合影。
童兵是甘惜分的大弟子,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一个月前,他去看望甘老。那天甘老精神很好,看见他问:“童兵啊,你今年三十几呀?”他回答:“老师,我都70多了……”
昨天,年过七旬的童兵教授专程从上海赶来送别老师,下午就要返回上海。离去前他回头看了一眼正在撤去的挽联,喃喃自语:“自己的父亲一样的。”
8天前,北京的“甘门弟子”刚在甘老师家聚会,“老师的音容笑貌,好像就在眼前”。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说,那天,甘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让他们讨论时事、讨论近期新闻界的大事,然后坐在阳光下的躺椅上听着,既和蔼又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