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时代 学习新思想 践行新要求---全力推动兰州新区发展实现新目标

24.11.2017  09:54

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 杨建忠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历史性盛会,在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大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特别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我们推进新的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步入新时代、完成新使命,必须要有新理论作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这一重大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必将贯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步入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必须要有新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新区将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实践的先行区,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党的建设新标杆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我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目标方向。新区将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虞海燕流毒和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新区体制机制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明确提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今年以来,新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重点开展了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分配、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新区将学习借鉴其他新区、开发区、自贸区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致力打造“生产要素成本最低、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新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经营管理、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投融资、对外开放等方面率先实践,加速释放改革动力,争做全市、全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三)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新区转型跨越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兰州新区必须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成为带动全市、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按照建设“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的要求,全面实施“三产联动、跨越增长”计划,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特色、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加快构建立体通达的对外交通体系,促进同城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职教园区二期建设,努力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创新城市经营管理,着力建设绿色、现代、智慧新城。三是按照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发展综合体,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四)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做实对外开放战略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作为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承担着“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的使命,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做好“建平台、兴产业、畅通道、促交流”四篇文章,积极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新格局,引领甘肃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五)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新区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对新区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美丽新区、文明新区、法治新区、和谐新区”建设,使新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产、城、绿”融为一体的特色城市空间,创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良好环境。二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标杆。三是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