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实现三级社区矫正机构全覆盖

24.06.2014  13:48

  “请放下你的沉思,带上你的童真,让自己释放烦恼……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的郑强(化名),接到社区矫正微信朋友圈的一条消息后开心地笑了。

  现在,郑强每天都会浏览社区矫正微信朋友圈,司法所通过微信向他们发布集中学习、公益劳动、报到提醒等消息,同时上传学习资料、就业信息,还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和要求,不定期发送社区矫正政策法规、法律常识等相关文档,搭建网上学习平台。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制定了社区矫正衔接工作办法、成员单位联络制度、社区服刑人员手机定位管理规定等工作制度和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截至目前,新疆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2529人,解矫12347人,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为10182人,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再犯罪率控制在0.2%以内,实现了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为维护新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你看,这个小红点就是社区服刑人员阿宇现在的位置,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儿沟村。”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通过该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查找社区服刑人员当前所在的精确位置。

  乌鲁木齐县司法局基层办工作人员热合木江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我们对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的手机进行GPS定位,利用手机终端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时监控,为他们设置了一道‘电子围墙’。

  “社区服刑人员一旦离开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市,我们便会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收到相关信息。”热合木江说,除了手机定位监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平台,向社区服刑人员发送通知、问候等各类短信,也可发送法律条款,让他们随时随地接受普法教育。

  新疆司法厅社区矫正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办公桌前,点击鼠标就能完全掌握社区服刑人员行踪,实现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科技含量。

  “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帮助下,我不仅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还有空照顾生病的母亲。”家住新疆奎屯市北京路的社区服刑人员李军(化名)说。

  今年20岁的李军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2012年8月,李军到奎屯市北京路司法所报到,开始在社区“服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到,李军生活在重组家庭中,母亲患病,家境贫寒。李军由于长期受继父殴打,有严重暴力倾向,其犯罪与家庭有很大关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找到李军的继父,劝其配合对李军的帮教,接着又介绍李军到奎屯市某开关厂工作。

  如今,重燃生活信心的李军工作积极认真,已成为北京路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优秀代表。他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服刑,我既能安心改造,还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帮我找到了工作,现在我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呢。”家住新疆克拉玛依市的社区服刑人员阿某说。

  据悉,克拉玛依市司法局尝试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并与全市60多家企业共同举办双选会。阿某就是在双选会上被招聘的。

  2013年,克拉玛依市司法局尝试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矫正,这是新疆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创新举措之一。

  近年来,新疆各地积极构建帮扶平台,依托戒毒所、学校、敬老院、企业等公益劳动基地,拓展社区矫正人员就业渠道。全区各县(市)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开展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社区矫正人员就业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新疆全区建立健区、市、县三级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充实社区矫正机构和司法所工作力量,加强社区矫正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发展壮大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

  据介绍,截至目前,新疆全区有社区矫正工作人员2600名,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12458名,社区服务基地331个、信息化管理平台117个、就业基地77个。全区共有14个地、州、市司法局设立了社区矫正科(处),65个县(市、区)司法局单独设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社区矫正机构覆盖全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张云表示,新疆司法行政系统将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潘从武)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