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新平台 构筑新格局 ——甘肃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回眸(下篇)

26.10.2014  10:22

    原标题:搭建新平台 构筑新格局 ——甘肃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回眸(下篇)

    “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以来,我省在加大行政力量推动的同时,充分整合资源,既注重有效发挥专项和行业扶贫的作用,又注重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帮扶贫困地区,使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历史性转变。

    目前,我省已构建起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定点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双联行动平台、“五大行业协会”帮扶、“民企陇上行”行动等“五位一体”的社会扶贫格局。社会帮扶工作做到了对全省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的全覆盖。

    创新双联助推机制,搭建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在甘肃,从省委书记到普通干部,40万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双联干部”。

    两年前的春天,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陇原大地全面展开。为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甘肃人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贫困战役。

    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省、市、县、乡四级联动。40多万名干部,走进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直接联系1.6万个村、67万个农户,面对面、心贴心,听民声、解民忧。

    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我省创新驻村帮扶机制的有益实践和重大举措。

    双联行动中,我省强化了帮扶工作责任。各联村单位把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一村有一个主导产业、一户有一个致富门路、每个劳动力有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

    我省强调,驻村联户干部要与农户一起定规划、选项目、引技术、筹资金、拓市场,帮助农民增收。加快建立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县乡村对口帮扶的制度机制。

    “有了困难就来找我”“咱们一起想办法”……两年多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充分发挥组织、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带着感情访贫问苦、带着责任结对帮扶,初步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格局。 

    借着双联行动的及时雨,村民们盼望的路通了,电来了,水渠修好了……整村发展规划正一步步变成现实。陇原大地上,一个个贫困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双联单位已为各联系村帮办各类实事62.84万件。

    在深入推进双联行动的同时,我省坚持将其与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进一步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全省选派2000多名干部驻村挂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第一书记,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的意见》,规定由贫困县区整合各方面帮扶力量,在每个贫困村建立驻村工作队,全省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1.5万个。

    同时,我省还建立了“逢提必下”机制。明确规定,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50岁以下的机关干部,提拔前后都应安排到贫困县、乡、村至少锻炼1年;新考录和没有基层经历的公务员,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挂职锻炼;鼓励省属高校、研究院所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贫困县创办企业,5年内保留其工作关系,其间要求返回原单位的,按原职级安排工作。

    让贫穷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难题,让困难不再是一人独自面对。双联行动、“逢提必下”、驻村帮扶……全新的机制,使干部和群众在一起,共同谋划脱贫的办法,共同寻找致富的道路,希望在陇原大地生生不息。

    创新社会扶贫机制,构建济困解难的“爱心网

    在向贫困宣战的进程中,我省还创新社会扶贫机制,按照定点扶贫和东西协作、行业协会帮扶、民营企业帮扶、市州对口帮扶藏区、社会扶贫爱心基金等五个层面,分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从而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携手帮扶的强大合力。

    自开展大范围的社会帮扶活动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和单位与我省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联系。如今,36个中央、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我省43个重点贫困县。

    中组部定点扶贫舟曲县,中国进出口银行定点扶贫岷县……他们为贫困县捐资捐建民生项目、常年派驻挂职干部、帮助引进资金项目、开展教育卫生扶贫等。截至9月底,各定点扶贫单位已为贫困县直接投入资金1.1亿元,帮助协调引进各类资金4.3亿多元。

    滔滔黄河水,悠悠海河情。从1996年,天津便与我省结对,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十多年来,津甘两省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帮扶力度。资金援助、干部培训、人才交流、科技合作、支医支教……天津市实打实的举动,不仅给甘肃带来了资金、项目和先进技术,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致富经验。2014年,天津对甘肃的政府援助资金达7000万元。

    甘肃和厦门虽然相隔千里,但两地的来往日益频繁、交流日趋广泛、合作日渐深入。2010年,厦门市开始对口帮扶临夏州。与此同时,厦门市还积极支持我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力深化了两地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齐心协力扶贫攻坚,和衷共济同奔小康。我省除了强化定点对口帮扶、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外,还拓宽视野,利用各种渠道,推动省外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与我省贫困县乡村结对帮扶。

    省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国家5个行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专业协会帮扶贫困县全覆盖。全面实施“民企陇上行”行动,全国工商联所属75家商会与18个贫困县开展产业合作,助推贫困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各类企业和行业协会为我省扶贫开发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如今,以“扶贫办统筹规划,工商联组织引导,商协会配合实施,企业家自愿投资,贫困县建设落实”的模式,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开发资源、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互利共赢,开辟了地企合作发展的新空间。

    我省还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开展扶贫志愿者活动以及人民团体、公益组织等的爱心捐助、慈善活动。工青妇和残联、侨联、台联等组织不断推出针对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扶贫公益品牌,各阶层各领域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公益消费和志愿服务。省扶贫办今年还成立了“甘肃省社会扶贫爱心捐助基金会”,搭建起了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扶贫的爱心捐助平台,大爱无疆的涓涓细流,让甘肃这片贫困的土地充满生机。甘肃人民必将把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深情厚爱、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化作脱贫致富的巨大精神动力,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记者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