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新春走基层】康县:“老”供销的“新”转型

17.02.2019  12:42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金字招牌”无人不晓。直到市场经济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供销社才渐渐淡出了百姓视线。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在深化改革中解决遗留问题、加强基层社建设、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对接市场,供销社又开始焕发生机。康县建起了全省首家供销博物馆,新常态下,供销合作社如何做好服务“三农”的主体?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康县又是如何做到既留得住乡愁,又迈得开供销发展新路子,跟随记者去看看。

“供销社“,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放佛是一个陌生的词 但在40多年前 每个家庭的一根针 一条线 一块糖都要去供销社买 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康县周家坝镇的康县供销博物馆 走进院子 这个设计 这些字样 好像带着我们走进了电影里常看到的排队买糖果的年代 这里有个门市部进去看看 真是玲琅满目 货品齐全 大到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 小到皮带 纽扣 弹子跳棋 奶瓶 过去家中的奢侈品必需品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康县供销博物馆就是还原过去大商场场景的基础上 用久远而熟悉的货品唤起人们的回忆与乡愁 也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 家乡 生活的巨大变化”

周明西老人干了大半辈子供销工作,如今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老人时常回忆起当年的供销场景。

周明西老人讲的场景已成记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给广大群众了解传承供销文化的新基地、新视角。打造一有传承、有创新、有情怀、有价值的甘肃省首个供销博物馆是康县建设的初衷所在。老一辈人守着记忆幸福回味,而作为新时代的供销人,康县长坝供销社主任汪永明可正在忙着抓销售。

过去因市场发展受局限,乡镇一级供销社基本长期处于守着宝贝无处销的无奈状态。如今,借助电商平台,县一级供销社带头打通前沿市场,对接全国各大企业,乡镇一级供销社一心负责挑选出最好的产品,两级联动将老百姓家中的产业第一时间变成致富金。

订单火爆自然就需要人手,供销市场的打开一下子解决了妇女就业的问题,乡亲们充实快乐的生活越过越有信心。

在供销转型发展的新路上,康县供销社始终明确,要生存,必改变。改变思路,改变模式,利用供销社金字招牌,将村级服务站打造为农村社会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搭乘“互联网+”的东风,用网络这一条纽带将所有资源整合配置在一起,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打造出为农服务的新格局。2018年,康县供销社完成商品销售3.2亿元,实现利润122万元。截止目前,改造升级基层供销社10个,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25个,形成了新型基层社、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多种形式联合共建的新格局。

  甘肃台报道。

记者:甘肃台 杨蓉 苏磊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魏    军

责编:王红岩

主编:史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