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甘肃社会治理新品牌

19.03.2019  08:55
原标题:【热点聚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甘肃社会治理新品牌

  编者按: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历经坚持和发展,正在焕发出旺盛生机与活力。

  甘肃把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贯穿于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始终,使“枫桥经验”的内涵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显现。

  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继承发扬,到“随手调、口袋调”的活力创新,再到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建+网格治理”“党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延伸,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融会贯通“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了一批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成功模式,推动“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 婕

  党建引领 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初春,双湾镇新粮地村处处都是春的气息。

  新铺设的道路宽敞亮堂,村容干净整洁,“好婆婆、好媳妇”公示栏展现着和睦美满,村委会楼顶悬挂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红色标语引人注目。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新粮地村位于金昌市金川区。近年来,村党支部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在化解社会矛盾、承担社会服务、丰富群众生活等基层事务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村党支部书记鲜舜文说,“我们构建了村‘三委一会’的三级综治工作网格,推选党员为网格长,直接服务网格内所有农户,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到每时每刻”。

  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经常出现党员网格长的身影,他们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调解、协商等途径将问题解决到位。“党建+网格”提高了村级治理的公信力,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党建引领,为乡村治理“”来了优良的软环境,党建引领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动力引擎。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党组织;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春节前,60多名农民工把兰州市九州的一处建筑工地给围堵了。原来,农民工们要结算工资回家过年,却怎么也联系不到当时聘用他们的承包方。

  接到报警,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九州派出所党支部立即对接街道党工委,协调多方当事人到达现场,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在无法联系到承包商的情况下,联合调解小组提出由开发商先期垫付工资,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经济纠纷的办法,经反复协调,得到了双方的认同。

  原本剑拔弩张的紧张场面很快风平浪静,这得益于九州派出所党支部不断总结创新党建工作机制的具体实践。派出所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派出所党建工作,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把党员民警打造成先锋模范,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成立的“和为贵调解室”、落实用工纠纷的责任防控、加强入户走访现场调解等举措,使辖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我省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把党建引领嵌入基层治理各个环节,真正使党员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社会治理的责任人、服务群众的热心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多元化解 年调处矛盾纠纷20万件

  不久前,华池县法院家事审判庭在“刘巧儿”原型封芝琴老人的故里——上堡子村审理了一起家事纠纷案。

  庭审开始后,原告女方哭诉,“结婚20多年,常被他拳打脚踢”。被告也情绪激动,“我是上门女婿,这么多年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就是不愿看脸色”。

  起初,双方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办案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情绪慢慢缓和,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调解中,审判庭邀请的人大代表、司法调解员、家事调解员分别和双方当事人推心置腹地谈心,你一言我一语,让当事人都有了悔意,一对夫妻终于避免了“劳燕分飞”。

  现场旁听的群众感叹道:“马锡五庭长又回到了‘巧儿’故里。

  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就地宣判、就地普法,我省各级法院在发展“枫桥经验”中,弘扬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解决。

  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结合”,正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我省各地各部门从“枫桥经验”中汲取社会治理的养分,坚持把“三治结合”作为根本方式,构建起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调解、第三方调解、人民调解诉前司法确认等“六大调解”方式有机结合,动员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层次、专业化、全覆盖、无遗漏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

  在平凉,邻里纠纷找“和事佬”,夫妻吵架找“和事佬”,受伤索赔同样可以找“和事佬”……一桩桩纠纷的顺利调解,让当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平凉司法部门的“和事佬”人民调解专业团队;

  在兰州,推行实施的“口袋调、随手调”工作机制,调解人员人手一册《随手调登记簿》,平时就装在口袋里,实现了由过去的“坐下来等”变为“主动出击”;

  在庆阳,矛盾纠纷调解十法被推广,“尽早介入主动调,把握时机适时调,有威望者协助调,职能部门联合调,法德结合依法调,换位思考真情调,田间地头现场调,控制局面有序调,合并处理集中调,督促履行有效调”,收到了明显成效;

  在甘南,推行的“网格化+户联防”,既细化了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又和乡村原有管理体系做到了很好的融合,畅通了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渠道,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和水平;

  在陇南,“人大代表监督、执业律师听证、相关群众参评”的模式,做到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彻底化解。

  不断创新和完善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使全省各类矛盾纠纷有所下降,近几年,甘肃每年调处的矛盾纠纷都在20万件左右,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矛盾纠纷总量稳中有降,2017年以来,共调处各类专业性行业性纠纷9.6万多件。

  科技支撑 让社会治理工作提档升级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信息化也成为必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赋予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的动能。

  司法体制改革的当下,全省法院不断丰富“枫桥经验”新内涵,将现代科技技术引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提升案件分流、在线调解、调审对接等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全省公安部门打通了数据交互通道,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对接,50多项服务事项入驻甘肃政务服务网“政务超市”,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头跑”到“进一门”,“线下跑”到“网上办”。

  “互联网+平安”已成为我省社会治理和助推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载体。截至目前,全省县乡两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已实现了全覆盖,基层的服务触角进一步向社区、家庭和服务对象延伸,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兰州市全面打造“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实现了视频在线巡控、应急指挥调度、智能交通管理等功能,充分发挥了“雪亮工程”在决策指挥、服务民生、城市管理、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陇南康县依托“陇南乡村大数据”“千村千群”“五队一网”全面搭建综治大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网上综治中心建设的飞跃,具备组织架构、基础数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多项功能应用,在社会治理、服务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嘉峪关市建成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构建起党政主导,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牵头,司法、人社等职能部门参与的区域性“大调解”工作格局,畅通了民情民意诉解渠道平台,充分发挥“大调解”联动效能,集中化解了一批重点难点矛盾纠纷。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带动下,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美丽甘肃图景愈发清晰。如今,全省各地各部门正在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甘肃目标,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建设,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