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每天坐满12小时 盾构机手:新年阳光跟我无关

14.02.2016  13:06

成都地铁4号线西延线二期工程,周凤平正在盾构机驾驶舱里操作机器。

成都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西延线工程示意图 制图/姜宣凭

  地铁开通,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成都轨道交通之所以迅速发展,是与一群地铁施工人员的艰辛分不开的。目前,地铁4号线一期已经通车,二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据水电七局成都地铁施工局党工委书记韩章良介绍,因为温江特殊的地质结构,温江地铁盾构施工是全世界最难的。为了让温江早日融入成都地铁圈,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与各参建方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的同时,也跟所有地铁人一起加班加点。

  他们的春节怎么过?2月1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温江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工地,深入到地下10多米,走近盾构机手周凤平。

  吃过早饭,周凤平抹了抹嘴巴,“我出去了。”站起身就要走。

  妻子正在收拾餐桌。听到丈夫说这话,把碗往桌上一放,面露不快:“今天大年初六!你还要去上班?!

  “没办法嘛,工程要赶进度,修通了你好坐地铁去成都噻。”周凤平陪着笑。妻子没再说话,拿起碗筷走进厨房。周凤平朝沙发上妈妈怀里的三岁女儿做了个鬼脸,赶紧开门“逃走”。

  周凤平是一名盾构机手,是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一名盾构副队长。妻子抱怨,是因为他没在家正儿八经地过个年。

  年前

  狭小操作舱隧道里每天坐满12小时

  腊月二十八,人们都进入准过年状态。成都温江的超市里,红红的灯笼,吉祥的中国结,包装喜庆的新年糖堆成小山,人们摩肩接踵准备年货。

  早上7点,南熏大道和凤溪大道交叉口附近地铁施工现场,跟地面上比,地下10米灯光昏暗,发动机轰隆轰隆响不停,空气里弥漫着柴油味道,有些热,有些憋闷。十几米长的盾构机,正在缓缓朝前掘进。越过几台机器,周凤平来到操作室。工作了一个通宵,操作手辜健显得有些疲倦。

  “辜兄,昨晚情况咋样 ”周凤平高着嗓子打招呼。

  “昨晚推进了6环!”辜健来了精神。一环就是1.5米,头晚他这12个小时,地铁隧道又朝前增加了9米。

  “有没有超方 ”“没有”,“泡沫没到每分钟35毫升,气体流量300,原液每分钟两升,推进状况比较好,准备情况基本完成,你接班后马上可以掘进……”辜健说着站起来。

  周凤平坐下。操作室大概三米长,一米宽。操作台占去了大半,坐下来后,连跷二郎腿的空间都没有。

  操作台前壁上三个屏幕,显示着盾构机的各个系统的情况。周凤平点了一下屏幕上一个圆形图标,启动泡沫发泡,正常。接着又检查了水箱、液压、刀盘扭矩……

  一切正常。他盯着最右边的屏幕。屏幕正中间,是个十字星标,这个星标显示的是设计盾构线路,盾构机掘进中,必须要随时调整十几个液压缸,以改变压力,让盾构机跟着这个星标前进。

  操作台上,是密密麻麻的旋钮和各种颜色的按钮。盾构机不是一台机器,而是很多机器组成的复杂系统,在盾构作业中,周凤平负责调度安排所有的工序,同时全神贯注盯着屏幕……

  四十分钟后,盾构掘进1.5米,盾构机停下来。工人安装预制管片,这些管片被安装在隧道壁上,形成管状的隧道。周凤平拿起操作台左边的红色电话,拨了815:“可以放浆!”放下电话,井口司索又联系地面,地面工作人员打开开关,把浆注入地下的罐里,然后浆罐沿着铁轨被送到盾构机后边,接上管道,一边把浆注入到隧道的墙体,填充隧道壁和空隙并硬化隧道壁,一边把渣车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