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就幸福新家园——甘肃定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走笔

04.12.2014  09:02

  原标题:筑就幸福新家园——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走笔

   中国甘肃网12月4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记者 王雨 通讯员 李彬)2013年7月22日,突发的6.6级地震让漳县大地满目疮痍。全县13个乡镇136个村全部受灾,农村房屋等基础设施损失巨大,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46.91亿元……

  一年多后的今天,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住房重建和维修工程基本完成,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浴火重生的新家园升腾起新的希望……

  建成新家园

  在漳县武当乡张坪村集中安置点,从山上搬来的重建户王爱芳已住进了新居。青瓦白墙的小院里自来水、卫生间一应俱全,统一风格的二层小楼宽敞明亮。小院里飘着“大盘鸡”的香味,女主人一边做午饭,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几名亲戚正在帮她家拾掇新搬来的家具。

  “我家这二层楼房花了15万多元,政府补贴4万元,‘安居宝’低息贷款5万元,还向亲戚借了点。”王爱芳心直口快,“今年9月底建成的,已经住了10多天了,家具正在慢慢搬……”

  漳县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户共计15996户,维修加固户15600户。全县已累计拨付住房补助资金6.2亿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安居宝”等各类贷款2.06亿元。同时,5个重灾村、11个集中安置点环境整治和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以及3个小城镇建设齐头并进。以青瓦白墙为主基调的新农村新家园,如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绽放在漳县的公路沿线、河谷川地、山梁峁坪……

  打造新产业

  “新房建起后,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了,做饭用上了电磁炉,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大草滩乡新联村村民刘文堂高兴地说。

  大草滩新联村位于4A级景区遮阳山峡口,是地震中5个重灾村之一。而今,一座座崭新的抗震房拔地而起,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走进刘文堂的新家,全新的沙发、家具,洁白的被褥,让人感觉清爽温馨。坐在沙发上,刘文堂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房子盖好后,县扶贫办又给我们配套了太阳能、床单被褥等价值2万元的‘农家乐’设备,游客们都非常满意,仅8月、9月两个月便收入8000多元。”通过灾后重建,新联村已发展成一个农家乐专业村,规范化的农家乐已发展到50家以上。

  据了解,在灾后重建中,漳县还实施了10个生态修复项目、26个农牧业项目、6个加工业项目、5个商贸流通项目以及两个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等产业重建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催生一个个新的“农家乐专业村”“养殖专业村”“中药材专业村”“手工编织专业村”等,新农村新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构筑新生活

  四族乡四族村安置点是全县最大的一个安置点。目前,房屋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道路、人饮工程、电力设施等正在紧张施工。四族乡党委书记徐明说:“我们新建的安置点每一户都是新式厨房、水冲式厕所,还有统一规划的道路、路灯以及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和市场。”

  在农村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后,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程度的课题已经列入漳县灾后重建的后续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漳县正在开展以“爱护新的家园、改进生活习惯、培养文明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共创美丽乡村”活动。

  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淑英介绍说:“我们将通过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主动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遵纪守法、勤劳节俭、清洁卫生、保护环境等观念,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当前,漳县各级双联干部和乡村干部正在帮助群众搬迁入户。石川乡菜子川村安置点重建户康兴堂走到哪儿都会念起自己编的顺口溜:“搬到新房子,住进新农村,树立新风尚,开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