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为“两会”添活力

08.02.2015  02:44

政协委员们一起讨论手机上的“两会”内容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微信、手机APP等快捷化的交流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相比以往,记者发现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众多的政协委员通过朋友圈实时发布着一些开会的信息,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建议和时事评论,而且政协网站APP、新闻频率直播公众号等也受到了许多委员的追捧。本报针对此次政协会议特意建立的“兰州日报政协委员微信会客厅”也迎来了不少“客人”,一片热闹。从实际的会场到线下的讨论,大家参与的方式更多了,参政议政的热情更高了,会议开得也更加信息化、现代化了。

    2月4日,是政协会议报到的日子,同往常一样,记者和很多委员来到了报到的地点。与此同时,本报的政协委员会客厅也正式“开门”了。“委员,您好?这是我们微信会客厅的二维码,我想邀请您扫一扫加入到其中来。”从报到的现场到会场,记者随机邀请了多位政协委员加入到了这个会客厅中,面对记者的邀请,许多委员欣然接受,有的还主动将别的委员拉进微信群里,没一会儿,群中就有了30多位委员,大家在群里互相打招呼、谈感受!

    会场里小组讨论正热闹,会议结束后,微信群里也是一片热闹。大家互相分享照片、聊热点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简短扼要的语言,轻松活泼的形式,让本报的微信会客厅里一派热闹景象。说到一些自己的提案和热点话题,许多委员又单独加了记者的微信,向记者发表自己的意见。

    政协委员魏泽邦,通过微信和记者聊了不少关于自己提案的内容。为了将提案内容表达得更清晰,6日上午开完会后,他找到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提案。通过聊天,记者了解到,去年魏泽邦委员共有11个提案立案,是立案最多的政协委员之一,今年他又提了8个提案,希望为城市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委员们在微信会客厅里聊得正热闹,本报的记者在微信会客厅里也是受益多多,感受颇多。以往每年“两会”,记者采访委员代表做相关话题的报道,总是为找不到相关领域的发言人和采访人而头疼,今年可好了,记者要了解什么话题,除了自己已知的相关委员外,在群里询问询问,了解了解,相关领域的委员都“浮出了水面”,大家积极提建议,谈感想,微信群里又是一片热闹。

    新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是记录者,人人都是播报者,不仅本报的微信会客厅里一片热闹,此次大会主办方开设的专题手机网站,相关媒体设置的两会订阅号,都得到了很多委员的一致点赞。通过手机大家参政议政的热情更高了,履职更认真多元化了。整个政协会呈现出了始终都在“正在进行时”。

    在本文的最后,记者也想邀请更多的政协委员参与到本报的微信会客厅中,拿起你手中的手机,扫扫报纸上的二维码,一起进入到兰州日报的微信会客厅吧!

    记者颜娜/文 张建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