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扶贫立“军令状”确保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10.03.2016  17:09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中国扶贫立“军令状”确保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新华社记者双瑞 张展鹏 杨丁淼 李琳海

妻子患病、儿子智障、自己驼背行动不便,一家人无任何收入来源,靠政府救济过活……63岁的农民李敬高曾经历过生活的“寒冬”。

三年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想出“以羊还羊”的办法帮助像李敬高这样的困难户。李家从政府免费借了3只母羊,饲养中每年产下七八只羊羔。现在母羊已全部归还,留下的一群羊羔成为全家的生活保障。

这种扶贫方式被当地人称为“点子小、成效大”,是中国扶贫攻坚诸多模式的一个缩影。2015年,中国144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尚有557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今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之时,仍将数目庞大的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显示出中国政府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决心和信心。就如中国最高领导层所指出的,“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脱贫。去年11月,被舆论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2个中西部省(区、市)的一把手与中央签下了脱贫攻坚责任书,中央“放狠话”称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这样的力度在中国扶贫历程中十分罕见。

这5000多万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两会期间谈到,现有贫困人口中长期贫困或代际贫困、生态型贫困占比大,加上经济下行压力、返贫问题等叠加,使得“十三五”期间中国减贫压力尤其大。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帮助7亿人口脱离了贫困。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脱贫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至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共减少9550万人。

中国的实践者在多年的扶贫过程中已逐渐探索出一些有效办法,包括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教育扶贫等,并在资金分配使用、调动贫困户积极性、防止脱贫后返贫等方面有创新。

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兰考县,政府扶贫资金怎么花,由贫困户说了算。通过自主报名,贫困户建蔬菜大棚、种药材、搞养殖,一年内乔庄村脱贫40户。

传统扶贫模式是由上级规划下级实施。常驻乔庄村的扶贫工作队员代焱说:“不能强制上什么项目,他自己不愿意还是干不好。

著名经济学家、85岁的厉以宁委员在今年两会上也讲了一个“以羊扶贫”的故事——“有一个地方,别人给捐了一批黑山羊,希望当地通过养黑山羊致富,结果第二年去看,羊都被吃掉了。

他笑了笑说:“扶贫过程中不能只给东西,一定要教会他们本领,知道怎么用,也就是要授人以渔。

在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就精准扶贫问题提出建议,包括改变政府单方面投入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不仅扶贫更要“扶智”,重视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而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军令状”是否能保证中国如期全面脱贫。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特色产业扶贫,如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动和“互联网+”产业扶贫,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范小建指出,“十三五”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目前中央、地方和各相关部门在产业扶贫、移民搬迁、转移培训、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低保兜底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果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十三五”减贫目标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