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论坛】赵国虎:对新升本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25.08.2014  12:13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赵国虎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从事什么样的科研,提供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必须根据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来确定。

我认为,对于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升本的高等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地方院校的发展道路迷雾重重,困惑良多。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分类不准确,教育部在分类指导方面虽有所行动和作为,但还不够细致,这些都导致了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分类中找不准位臵,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不明确,在学校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上,不顾社会实际需求,盲目攀高。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受传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刻板”影响,存在着向研究型大学“趋同”现象,致使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僵化,人才培养“既上不了天,也立不了地”,处境尴尬。再由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地方院校耻于“教学型”、“应用型”院校的治理,而以“研究性”、“学术性”院校建设为荣,为追求的目标。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地方院校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院校应该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极其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地方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近期纷纷传扬,教育部欲将全国2003年以后升本的600所左右的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但一直是传言,没有正式的文件下发。这种传言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搞得人心惶惶,不止一个同事到我这儿打听,是不是把我校又改回大专了?是不是把我校降为职业技术学院了?学生家长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学校是不是降级了?因为没有正式文件,我也没法解释,只能不停地说降级不可能,只是培养目标可能要改变。这个传言带来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就是2014年的招生的第一次开档录取率明显下降了。2013年,我院化学、环境科学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的首次开档录取率为91.11%、40.00%和26.67%,而在2014年,这几个数字分别下降为25.88%、31.11%和15.56%。我想这个传言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希望有一个说法,消除大家的疑虑,稳定大家的情绪,使大家尽早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依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作了多次的认真探讨,就学院的发展和未来作了设计,并逐步开始实施。

发展目标定位: 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面向甘肃,紧贴兰州,以为地方服务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以特色创一流,逐渐把学院建设成为能在西北“立足”的应用性学院。

学院定位: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是一个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强调学术科研,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学院。

专业定位: 化工为主,化学为辅,环境为重

学科定位: 工学为主,理学为辅,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强化基础,突出实践,注重创新,培养能够直接为教育、生产、建设、管理一线服务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受到多学科文化熏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转型发展的措施

由“单一的师范教育”向以工科为主的“多科型”发展的专业转型发展,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升本以来的基本专业建设思路;搭建科研平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培养模式的“亮点”。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前期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化工为主,化学为辅,环境为重”的专业转型发展思路已逐步明晰,框架已基本形成

化学(师范教育)是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随着专业转型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地位逐渐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由“主体”地位向“辅助”身份过渡,除了每年一定数量的师范生的师范教育,它的主要功能转向为“环境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奠定学科基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顺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我院将环境科学专业定位为特色专业进行建设,突出“城市环境监测”和“城市环境治理”两个方向,专业建设的“特色”已逐步形成。

结合甘肃及新疆省份的石油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依据西部学科分布的特点,遵循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2008年,我院成功申报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专业,力求培养具有开拓创精神,具备坚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胜任化工工艺类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学人员及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能开发、生产技能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我院学科建设专业转型的重点。

(二)有利于专业转型发展的院内机构调整工作已完成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由三系一中心二所构成,即化学系、环境科学系、化工系;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绿色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所、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所(与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建)。由化学系、环境科学系、化工系分别负责化学、环境科学及石油化工专业的建设;化学系同时负责环境科学和石油化工专业的基础课和部分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2010年11月成立的“城市环境污染控制”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了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科研平台,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已成熟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1、坚持老教师传帮带制度-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

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队伍整合;

3、坚持互助听课和教学观摩;

4、坚持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研讨;

5、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6、以科研团队的建设带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7、学历教育;

8、“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 形成了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一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经过近5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由校内实验室基本专业动手能力及手脑结合能力的培养和校外从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校内实验教学中心最大程度地向学生开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见习和实习基地,把好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关(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现有较为固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19个)。

目前,地方院校,尤其是新升本的地方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在学校定位和建设中科学地摆正自己的位置,使自己区别于学术型院校,又不使自己变为高职院校,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得到更多更直接的指导,避免陷于无休止的讨论和争吵之中,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