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区发展水平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讯】2012年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之时就曾强调,要求“兰州新区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突出对内对外开放,突出改革创新,推动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可见兰州新区的发展对于兰州市这个省会城市和全省发展的重要性。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此次来兰州进行专题调研,就高度重视兰州新区的建设。因为,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进展,既关系到全市今年既定目标和经济增速能否达到预期的问题,同时对于全省“稳增长、促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兰州新区完成生产总值68.9亿元,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增长3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34.4亿元,增长31.5%;固定资产投资133.85亿元,增长67.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5.9亿元,增长162.3%。增速喜人,但与省委、省政府对兰州新区和兰州的要求相比,与兰州新区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将兰州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纳入“稳增长、促发展”的主题进行谋划,既是切题之举,同时也能为发展中的兰州新区“答疑解惑”。
既然谈到新区,就不得不说体制。王三运在新区调研时也坦言,“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很多问题还是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因此,他要求“要把这次考察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都跟改革挂上钩,从审批制度、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人才等方面,一次性地、一揽子地解决兰州新区的体制机制问题。要多花点时间、多花点功夫,下决心通过这次改革彻底理顺。希望省、市共同把这个问题研究好、谋划好,提出一个更全面、更有利于兰州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不仅新区本身要改革,从省到市都要改革。
这种理念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新区发展的关注,同时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新区不仅是兰州的新区,而且是全省的新区。就此,王三运再次强调,新区发展不仅要借力全省资源,还要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那些动作快、力度大的地方在新区搞“飞地经济”。此次重提“飞地经济”,也为兰州新区的发展破局指明了另一条可行之道。而兰州新区在借力全省资源的同时,则要坚决把好关口,把好环境保护关、把好投资强度关、把好产业政策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发展关系也是目前兰州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对此,王三运明确提出,要“区市互补”。“要统筹考虑兰州城区和兰州新区的规划建设,使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成为整个兰州市功能的互动、发展的互动。”王三运强调。在具体实施方面,则要继续落实好出城入园政策,加快出城入园进度。“一方面,搬迁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努力改造提升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盘活存量;另一方面,对老城区搬迁后腾出来的空间,要按照定位准确、导向清晰、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的要求,科学精准谋划、合理开发利用,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技术产业,进一步培植增量。要通过区市互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发展领域、培育经济增量。”
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提升开放水平是推动兰州新区发展的必须之举。而开放水平最大的问题就是招商引资,就是引进项目。
王三运指出,要把招商引资的项目定位在“引高、引新、引强、引导”上:“高”就是高技术含量,“新”就是新兴产业,“强”就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0强、民企500强,“导”就是新区主导产业。
在招商引资的质量水平方面,王三运特别强调“不能降低水准”。“现在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新区也不是仅有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因此,有时候宁可步子稍微慢一点,也不能在招商引资定位的问题上含糊。当然,省里还是希望新区的开发建设节奏能快一点,能为全省做贡献,特别是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能够多做一点贡献。但这个贡献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好中求快、建立在‘引高、引新、引强、引导’之上。”
由招商引资的质量再谈到兰州新区的规划和城市建设,王三运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和有针对性的整改方向。“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水平、产业的层次、建设的品位、环境的营造,这些要素十分重要,关乎我们的第一形象,要着力改变整个建设过程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一点在新区建设伊始就强调过,但是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从严监督把关。这里,我再作一次强调,就是要在容积率不降低的基础上,从整体布局、建设样式、天际线、美观等多方面出发考虑新区的城市建设。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新区的产业实力、产业层次要高,还要使新区的城市形象、城市外观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