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伙伴在兰州17天“看中国”

12.11.2015  09:10

习大大称赞他们传递了中华文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生Wong yu shan(中文名“黄裕珊”)没有想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在访问新加坡期间,提到她今年暑假参与过的一项国际活动。

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过去的这个暑假,黄裕珊在兰州度过了难忘的17天,走访了这座西北城市的各个角落,并用镜头记录了她所看到的点点滴滴。

这是黄裕珊第一次来中国,和她结伴的是其他7位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师生,他们要在兰州实施“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这是一项意在加强外国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亲历式体验,通过外国青年的视角,感受并传达他们“”到的中国。

7月20日,这支来自新加坡的影像小分队,同芬兰赫尔辛基应用科技大学、图库尔大学,以及中国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的数十位师生汇合。在接下来的17天里,他们通力合作,完成了11部以兰州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短片。

在兰州的日子里,黄裕珊入乡随俗,早晨会吃一碗清汤牛肉面,然后坐在古老的羊皮筏子上,顺着黄河漂流而下。她说:“在这里的生活,就像中国文化一样绵长悠久。

对新加坡姑娘克里斯汀而言,兰州最大的魅力是独具特色的美食。当她置身兰州的正宁路夜市,尝过一个个路边摊,就知道自己收获了一个多滋多味的中国。于是,她将镜头对准了这里的各色小吃,“要让更多的新加坡人感受中国味道”。

灰豆子、甜胚子、酿皮子、红柳枝烤羊肉、羊杂碎、洋芋擦擦、牛奶鸡蛋醪糟……克里斯汀一边细细品尝西北美食,一边将它们一一摄入纪录片。有时候,她甚至主动跑去和摊主、食客交流,互换联系方式。

克里斯汀的搭档仲娜清楚地记得,那是今年7月最热的一天,她们两个人待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看着人群涌入熙熙攘攘的正宁路,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摊主,一边吆喝,一边熟练地烹制着西北粗犷而浓郁的味道……

仲娜说,是兰州用自己特有的美味基因库,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美食就是最好的语言,不用翻译,大家彼此心手相通。

新加坡影像小分队队员保罗是第二次来中国。领略过北京、上海的摩登后,他想“沿着丝绸之路,看西部中国不一样的风情”。在讨论拍摄选题时,他对搭档李雪娟说:“我听说过黄河文化,我们去拍一位在黄河上行船的船长,好吗?”李雪娟一下想到了羊皮筏子,两个人一拍即合。

用镜头记录一个普通‘筏子客’的一天,他手上的茧子是每天一针针修补破旧的羊皮磨出来的,但他仍旧用热爱坚持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热情地吆喝,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保罗说,“中国小伙伴的身上也有这种精神,他们都很敬业,愿意学习。

7月26日是保罗的生日,身在异国的他并没有提及。细心的李雪娟从资料中发现了这个信息,早早地预定好了蛋糕,藏在办公室里。深夜,大家忙了一天正准备离开时,忽然间,有人关掉了灯,中国小伙伴们捧着蛋糕,唱着生日歌,出现在保罗面前。

保罗惊呆了,这个惊喜让他感到很温暖。他说,正是这些热情,让自己爱上中国,不止一次想要亲近它。8月下旬,已经赴日留学的保罗再次来到北京,还带着很多新朋友一起来“看中国”。

从初期的策划建议到培训接待,从跟组拍摄到新闻宣传,从后期推送到依旧联络,从整个夏日延续到冬日,汗水与泪水都凝结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缘分跨过山河湖海,将彼此的情谊交织在一起,正如那条丝路,蜿蜒绵长。”当微信朋友圈被习主席的讲话刷屏的时候,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新闻系学生王恺轩写下这么一段话。

作为“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活动的新闻宣传专员,王恺轩见证了每一位新加坡同学的拍摄过程,在他眼中,短短17天的体验故事不断、碰撞不断、笑料不断……

暖人的故事还在延续。新加坡影像小分队队员尼古拉斯和科瑞妮已经告诉中国小伙伴,他们正计划明年2月的又一次中国之行,那将是一次6个月的实习。在尼古拉斯眼中,中国是十分热情友好的国家,因此,他期待在中国体验不一样的工作经历。

李雪娟说,有机会一定会去新加坡看看;仲娜相信,自己和克里斯汀还会再见面的,真正的情谊不惧山高水长;黄裕珊的中国搭档李韵迪已经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参加“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的志愿服务,让她“有信心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