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生在兰州的17天

19.11.2015  02:48

许文俊

仲娜和肖韵心

郑欣怡和朱代伟

合影留念

许文俊和李雪娟

    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今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

    11月18日,和新加坡学生“结对”拍摄“看中国·兰州行”的西北师大的李雪娟、王恺轩、朱代伟、仲娜等同学,向记者分享了和新加坡小伙伴们17天在兰州拍摄过程中的故事。

    追求完美到近乎“固执”的新加坡小伙伴

    1990年出生的新加坡大学生许文俊,是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留学生中,岁数最大的一位,曾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的他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性格非常内向,工作认真到有点固执。”这是师大志愿者、大二学生李雪娟对自己的新加坡小伙伴的评价,而这种固执在两人见面的第一天,就让李雪娟有了深切的体会。

    “我们所有拍摄仪器都是从学校借的,但是发给我的摄像机话筒少个橡皮垫圈,造成话筒在摄像机上无法固定,会影响录音的效果,力求音质完美的他就坚持要我找到配件。由于当时已经是晚上6多点了,学校工作人员都已经下班,我费了很多周折,一直到晚上9点多都没能找到,于是和他商量能不能用胶带固定,但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定要有,一定要有’。没办法,我只能第二天一早从雁滩的家中赶到学校,再次找管器材的老师帮忙,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配件学校也很缺,这种情况下,他才勉强同意我之前的提议。”李雪娟说道。

    器材的问题解决了,拍摄对象又出了问题,当两人来到羊皮筏子漂流中心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拒绝了他们的拍摄要求,就这样从早上一直耗到晚上,都丝毫没有进展,最终他们的坚持打动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有位马师傅可以接受拍摄,就这样,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拍摄羊皮筏子漂流才算结束。本以为拍摄已经圆满完成的李雪娟不知道,在随后的两天里不光自己是志愿者,就连爸爸也加入了志愿行列。

    因为许文俊要拍摄一组黄河日出、日落的镜头,李雪娟只能发动爸爸担任义务司机。按照许文俊的想法,日出想拍出山上俯瞰的效果,于是第三天三人在日出前开车赶到兰山三台阁,但是拍摄的结果却让许文俊不够满意,之后三人又选取很多地方,但都被许文俊否定了。晚上10点多,在结束了一天并不顺利的拍摄后,双方约定“第二天凌晨四点再去罗九公路上的文庙看看”。

    “那天早上我们四点不到就赶到了文庙,在那里许文俊还是对拍摄地点不够满意,就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我爸提议去中山桥碰碰运气。凌晨五点,我们开车到了中山桥,在那里许文俊终于找到了满意的拍摄地点,可问题又来了,由于前天晚上倒数据,许文俊忘记带SD卡,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用我的单反一段一段地录。这四天的拍摄真的是一波三折。”李雪娟说。

    自己只是个翻译加志愿者,最多算个制片,却每天凌晨三点多出门,回家也是凌晨,一天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可对方却连一句谢谢或者歉意都没有,在第四天,李雪娟的郁闷终于爆发了,向同学抱怨道“为什么中方的志愿者什么都为他准备,为他操心,他却就会说NO,接受得那么心安理得?

    抱怨归抱怨,细心的李雪娟从资料中发现那天是许文俊的生日,早早地预定好了蛋糕,藏在办公室里。深夜,忙了一天的大家给了许文俊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天晚上,许文俊一个劲地给我说谢谢!谢谢!而那也是这么多天来,他第一次对我说谢谢,许文俊对我说,自己很不善于表达感情,其实一直都很感谢我为他所做的一切,真的很高兴能和我成为搭档。”如今虽然相距遥远,但李雪娟和许文俊已经成了好朋友,经常会在微信上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两地“吃货”的兰州美食之旅

    西北师大的仲娜和新加坡留学生肖韵心可以说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吃货组合”。为了便于沟通,每个留学生在来兰州之前就和自己的师大小伙伴们加了微信,“在商量选题的时候,我说我喜欢吃,要不我们拍兰州的美食吧?结果没想到肖韵心兴奋地回答我‘太好了,和我一样,我也是这样想的!’就这样我们没有在选题的确定上有什么分歧,两人愉快地一拍即合。

    仲娜告诉记者,她见面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因为肖韵心的笑容,那是一种非常开朗的笑容。而肖韵心见到她后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好重视吃饭啊,每次见到熟人都会问一句‘你吃了吗?’”让肖韵心感受更加深刻的也许就是她的中国小伙伴是一枚资深的吃货。在之前的选题讨论中,仲娜就非常热忱地告诉她,兰州的美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其实实话来讲,仲娜内心对于兰州是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她渴望把自己这份美好的感受传递给外国友人。

    来到兰州第一个需要品尝的自然就是牛肉面,当两人把碗里最后一口汤喝光时,仲娜看到自己的小伙伴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自己也是在乐开花的同时深深地打了个饱嗝。之后的几天里,仲娜又带着同伴来到了兰州的正宁路小吃街——“众多吃货聚集的地方,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都是我在失眠的夜里心心念念的名字:灰豆子、甜胚子、酿皮子、红柳枝烤羊肉、羊杂碎、洋芋擦擦、牛奶鸡蛋醪糟……

    在肖韵心和仲娜看来,兰州的美食太多,真的想把它们都拍摄下来,但由于拍摄时长所限,最终只能选择牛奶鸡蛋醪糟和甜胚子奶茶两种美食,一种传统,一种中西合璧,这更能代表如今兰州的味道。牛奶鸡蛋醪糟可以说毫无难度,对方甚至很主动地配合拍摄,可甜胚子奶茶就是另一种情况,因为这是两人偶然在一家咖啡厅里发现的,起初对方并不同意拍摄,她们只能沟通,沟通不了就忽悠……最终两人的诚意打动了对方,拍摄才顺利完成。

    “那几天我们一直在拍兰州的味道,在我看来,无论是什么味道都拥有着同一种基因:兰州的人情味。正是这些勤劳勇敢的兰州人,正是这些热情智慧的兰州人,才能让兰州在中国又或者是世界的地图上拥有着独特的标签、独特的骄傲、独特的味道。不论是传统的传承,还是年轻的创新,都是在用竖起的大拇指书写一个独特的兰州。”仲娜说道。

    回顾此次的经历,仲娜说,虽然是十几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奇妙的是这段时间建立的这种感情。面对每天从早到晚的忙碌,你就迫切希望这一切赶快过去,但真的要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是难以割舍的。

    选择以家庭视角拍摄兰州牛肉面

    新加坡女孩郑欣怡在到中国之前就和自己的小伙伴、西北师大传媒学院的朱代伟确定想要拍摄牛肉面题材的纪录片,可真正到了兰州以后她才发现牛肉面这一题材很难下手。“在此前的很多纪录片、微电影、视频几乎都涉及到了牛肉面的各个角度、各个切入点。我们怎么样把这个牛肉面拍出新意,拍出一部外国学生视角的纪录片,一时真的无从下手。”朱代伟说。

    “你知道吗?牛肉面制作是有一套标准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意思?”“就是standard”“standard!哦!懂了,懂了。”第二天,为了让小伙伴熟悉牛肉面的制作工艺,朱代伟带着郑欣怡来到一家牛肉面馆进行简单拍摄。还没走进面馆,郑欣怡就抛给了朱代伟一个在他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进去拍摄是不是应该向你们的政府申请一下?”“没必要,只要店里同意就行了。”在店里,两人只是和老板稍作了一点沟通,对方就非常乐意地的配合拍摄。

    事后郑欣怡告诉朱代伟,在新加坡进店拍摄是要提前向政府申请,等申请审批下来,再征得店方同意之后,才能进店拍摄,总之需要一套很繁琐的手续。在新加坡很难想象,没有相关文件你可以去人家的店里随便拍摄。“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人很死板,对人很有距离感,但真正来到这里才发现,这里的人很热情,很好打交道,在拍摄的时候食客也都非常愿意配合你”。

    虽然拍摄了一些视频,但两人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灵感,彷徨、分歧甚至想到了放弃,郑欣怡一度决定去拍摄兰州的桥。就在这时,一个志愿同学告诉他们,自己奶奶会做牛肉面,于是“以家庭的视角去拍摄牛肉面”的灵感在两人的心中同时迸发出来。

    就这样第二天一早,郑欣怡和朱代伟便和同学的奶奶一同去菜市场购买制作家庭牛肉面需要的食材和蔬菜。走进市井街巷,观察小商小贩喜怒哀乐等表情符号,体验中国普通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通过影像记录,观察和发掘食物和中国百姓家庭及国家文化的关系。一路上除了影像拍摄,郑欣怡还会在奶奶买菜的时候仔细询问食材蔬菜的名称、价格、作用和挑选方法,也会和奶奶聊起新加坡的巴沙(菜市场)。

    郑欣怡告诉朱代伟,新加坡也有牛肉面,但更多的是在饭馆里的一种表演,表演怎么拉面。像这样亲自参与制作牛肉面,然后大家围坐在圆桌边,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面,虽然现在远离故乡,但在那一刻家的温暖油然而生。

    对于郑欣怡,朱代伟告诉记者,她身上有一种刻苦专注的气质,在三天的拍摄历程中尽管天气酷热,到处踩点,但她始终没有一句矫情柔弱的抱怨。在到达拍摄地点后,她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理想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架好机器,捕捉一个个或精彩动感或平淡细微的镜头。

    新加坡老师相中中国品牌手机

    王恺轩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兰州行活动的新闻宣传专员,虽然没有具体负责和那一位留学生搭档,但他却记录和见证了每一组留学生和小伙伴的拍摄过程,像低苦艾乐队的采访、刻葫芦的拍摄等。

    王恺轩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活动中的小故事,当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带队老师刘韵妮的手机坏了,希望自己能陪她去买部手机,当王恺轩询问刘老师希望买什么牌子的手机时,得到的答案既不是苹果,也不是三星甚至不是HTC,而是令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小米和OPPO。“为什么买这个?”吃惊的王恺轩随即问道,对方则告诉他,来兰州前,老公就在网上查询过,说这两个牌子的手机性价比都很高,最终在王恺轩的建议下,刘老师买了部OPPO手机。

    “看中国·兰州行”火爆让师大师生骄傲不已

    王德祥副院长告诉记者,通过“看中国·兰州行”活动,外国学生用最为简洁、真实的内容,通过各自的视角和故事,告诉世界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让世界共享中国文化。活动提出的主题“人·家·国”,其文化内涵就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以人为本、家国情怀与道义担当”,反映了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国家认同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反映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他们在活动期间走进我们兰州街区,走进普通市民家庭,结识了更多的兰州朋友,通过镜头语言,让世界看到最美的兰州,最多彩的兰州。

    传媒学院团委书记赵洁说,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中提到了我们,提到了我们用影像记录的带有大西北味道、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原来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据了解,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让西北师大的学生为之振奋,并引发了深入讨论。11月12日,西北师大学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共同拿起手机,记录彼此国家的影像,在明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出精彩。西北师大的学生还邀请国外大学生来到西北师大度暑假,深入交流,加深友谊。倡议中说:“‘一带一路’没有墙,让我们自搭舞台,自编自导,唱响青春,舞出精彩。我们代表着希望,我们代表着未来,我的青春我做主!”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活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发起并组织的文化交流项目,共有19个国家100名青年学生参与,涉及上海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师大传媒学院以“一对一”的形式派出中方大学生志愿者和外方学生合作,确立了11个拍摄小组,最终完成了11部以兰州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短片。其中7个小组是师大学生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一起完成的,另4个小组的队友是芬兰学生。新加坡留学生7月到的兰州,8月初离开,在兰州一共呆了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