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崛起拉近东西方“微笑”距离

11.06.2014  09:54

    新华社甘肃天水6月9日电(记者王艳明 朱小燕 张文静)在天水麦积山石窟里,一尊小沙弥的会心微笑,千年之后仍然倾倒众生;在巴黎卢浮宫内,《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至今让人浮想联翩。

    一个是“东方微笑”的代表,一个是“西方微笑”的杰作,从文化背景到艺术源流,二者尽管没有任何关系,却被一条长长的古丝绸之路连接着,随着新丝绸之路的崛起,他们“相视而笑”的距离越来越近。

    夏日的麦积山,满眼绿色,空气清新,在通往石窟的陡峭山路上,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来这里,都想近距离目睹一下迷人的“东方微笑”小沙弥。

    小沙弥位于第133窟第九龛右壁,泥胎圆塑,身高0.87米,面容清俊,左手下垂牵着衣角,右手屈肘举于胸际,身躯微微前倾,两眼似眯非眯,笑容憨态可掬,“东方微笑”由此得名。

    “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泥塑精品,创作于公元4至6世纪。不管有什么烦恼,当人们看到他的笑容,顿时就会烟消云散。”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花平宁介绍,在麦积山石窟,像这样“微笑”的雕塑作品还有不少,小沙弥只是其中的一尊。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天水市,这里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的第一重镇,东晋十六国之际,西来的佛教文化与中原的汉文化在这里相遇,产生了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艺术,其中数千尊泥塑,形态传神,艺术精湛,名扬天下。

    尽管小沙弥是男性,但也有人称之为“东方蒙娜丽莎”,这令人不由自主让小沙弥跨越千年,与16世纪达·芬奇创作的名作《蒙娜丽莎》联系了起来。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500多年来,人们对《蒙娜丽莎》的探究不断,但谁也难解这“神秘的微笑”。

    对于这一奇怪的联想,花平宁认为,东西方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一样却是相通的,这就是“微笑”。这可能是人们喜欢将“东方微笑”小沙弥与“西方微笑”《蒙娜丽莎》联系起来的原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微笑”。

    “微笑”是和平与友善的最好展示,正因如此,早在公元1世纪,中国西汉的丝绸,跨越千山万水,被商人输入到了达·芬奇祖先所生活的罗马帝国,成为贵族阶层的时髦穿戴。与此同时,古罗马的琉璃、金银器皿等,也经商队远途转运,输入到了麦积山以东的中原地区。

    从西汉张骞开启丝绸之路交流大门算起,东西方的交流已经有2000多年。如今这一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通道,越来越受重视,距离也越来越近。

    在离麦积山不远处,从宝鸡到兰州的客运专线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这一段高铁建成通车后,宝鸡到兰州的乘车时间将缩短为1.5小时。而在丝绸之路另一段兰州至乌鲁木齐,兰新第二双线已开始试车,有望年底通行,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将来仅用9小时。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热议和积极响应。随着亚欧陆路通行时间的缩短,将会极大促进新丝绸之路的崛起,推动沿线国家在商贸、文化、科技、能源等领域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我们的苹果已经卖到了西亚,我们期待将来也能销往欧洲。”作为一个西部农民,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刘田家也感受了这一变化和所带来的机遇,他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到天水来旅游,也希望他们的农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能卖得更远,销得更多。(完)